采訪中,土地承包戶告訴記者,如果將流轉來的土地繼續用來種水稻的話,850斤稻穀的租金再加上幾百元的種植成本,那麽每畝總成本將突破1000元,也就是說,承包大戶如果拿租來的地種糧的話,幾乎沒有利潤。
農業企業說到底畢竟還是企業,首先還是要追求利潤,什麽最賺錢就種什麽,這樣一來糧食也就只能排到果樹、蔬菜這些經濟作物之後了,不過,在重慶也還有不少種糧大戶,把打工農民的耕地集中起來,實行規模化種糧,這種經營模式能解決當地的難題嗎?再來看看幾個種糧大戶的情況。
采訪中,重慶市農業局張副局長曾表示,現在有三分之一的流轉地,已經被承包大戶種上了糧食,那麽這些承包戶會不會賠錢?爲此,記者也在重慶永川區找到了一個種糧大戶,他叫呂正超,這位66歲的老人一口氣承包了兩個大隊480畝稻田。
呂正超爲了承包這些土地,不僅每畝耕地每年要付出500斤稻穀的代價,同時,當年的贏利他也必須和出租土地的農戶三七分享,大戶給七成,農戶承包戶給三成。
呂正超告訴記者,由于租來的耕地成本很高,爲了减輕成本壓力,他采用了機器插秧收割,這樣不僅可以大幅增産,同時還可以把種植成本降低到350元每畝。
呂正超告訴記者,靠科學種植,産量超過900斤達到保本問題不大,而真正讓他能够贏利的則是每畝40元的中央補助,以及重慶市給種糧大戶每畝補助的150元,因爲他承包了480畝地,這一塊一年就能賺10萬元左右。
雖然種糧有可能讓呂正超賺到第一桶金,但他並不滿足,他計劃在賺到第一筆錢後,明年就開始改種經濟作物。
在重慶,雖然土地流轉和政府補貼給承包大戶創造了種糧的贏利空間,但是,承包大戶的投資沖動也會讓更多的流轉土地不再種糧,采訪中,另一個承包了210畝耕地種植糧食的大戶沈鑫也表示,她的想法和呂正超一樣。
那麽,對于這樣的投資沖動,當地政府有沒有辦法約束種植大戶們只能種植糧食?
王棟林告訴記者,能够約束種糧大戶的就是不種糧就取消每畝150元的補助,但是,采訪中記者却發現,這種約束幾乎就不存在,因爲永川區的惠農政策上明文規定,種柑橘的優惠政策比種糧食更多,每畝不僅可以獲得市財政資金1300到1600元的補償,同時還能獲得每畝250元的種苗補助和其它幫助,遠遠高于種糧食的補貼。
在重慶的調查中記者發現,無論農民、農業企業還是種糧大戶,都覺得種糧收益太低,遠不如打工和種植經濟作物,去年重慶市糧食産量爲1148萬噸,人均糧食占有量跟全國平均水平相當,雖然,眼下重慶還沒有糧食短缺的擔憂,但種糧積極性下降已經讓重慶的農業部門感受到了壓力。
雖然重慶市的統計數字顯示,人均占有糧食超過國內平均水平,但今年一季度跟去年一季度相比較,重慶大米的價格還是上漲了21%,對此,重慶市農業局主管糧油的副局長張洪松幷不輕松。
張洪松:“什麽是民生,最大的民生就是能保證吃飯,連吃飯問題都不能解決,那你還談什麽民生。”
那麽,糧價上漲的格局下,稻穀的價格究竟達到多高才能讓農民願意積極種糧?在永川區長豐村,記者見到了一個幫承包大戶種植水稻的村民,他告訴記者,自己家里的3畝地都租了出去。
重慶市永川區長豐村村民:“2元錢一斤的穀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