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解讀馬英九的兩岸棋局”座談會(全文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19 01:00:18  


吳玉山(中央研究員政治學研究所所長)(中評社攝)
 
  吳玉山:我的看法仍然延續一開始分析的框架來看,520演說,馬要在他經濟與政治兩個著重點之間,想辦法尋求平衡;在“國內”,國民黨已和民進黨琢磨到一個政治均衡狀態,這個“政治均衡”是國民黨減輕“中華民國”在大陸的意義,民進黨勉強接受“中華民國”做為台灣的名字;所以“中華民國”和“台灣”並排擺在一起,是國民黨與民進黨兩方多次交往後,所得到的公約數。如果國民黨多提一點大陸方面的事物,民進黨覺得不可思議,難道大陸同胞都是你的黨員嗎;但民進黨要更改“中華民國”的名字,這點國民黨也無法接受。其實若干程度裡,李登輝時代就走到這個位置;馬在選“總統”時,他只講台灣,不講“中華民國”;當馬當選,連戰榮譽主席上台喊“‘中華民國’萬歲”,馬上台只提他選上“中華民國”的“總統”,其他時候都稱台灣。他所有廣告,如果不看標題,與民進黨沒有兩樣;馬完全走到對手陣營裡,讓他自己不會被攻擊。

  但說到兩岸均衡,馬又提“九二共識”,“九二共識”是蘇起想出來的,對岸講統一是“YES”,民進黨不說統一是“NO”,而國民黨卻是“YES,NO”,可以講統一,“BUT”我們是不一樣的。全部湊在一起,大家各取所需;北京喜歡“YES”,國民黨則注意後頭的“,BUT”。這也是好不容易兩岸才建立的共識,本來北京也不想要這個東西,但是民進黨“獨”走得太偏,所以北京只好接受修正,等於是民進黨替國民黨爭取了一些空間與籌碼。

  因此,對國民黨來說,兩岸均衡是建立在“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上,“國內”政治均衡是“中華民國就是台灣”;但當兩邊要同時出現時,卻發現中間兜不攏。畢竟“九二共識”中的“YES,BUT”,前面的“YES”代表你對統一的承諾,那你要如何向台灣人民說獨立也是個legitimate option(合法選項)?但這不是國民黨的選擇,因為不管國民黨是緩統、還是終極統一,統一都是國民黨的選擇。所以520演說,馬要表明自己是哪一種人,對岸和“國內”想聽的不一樣,當然你可以說一大堆愛台言論、本土價值,但是還是有一層“統一”的意涵隱藏在其中;如果這一層一點都沒有,這又不是九二共識了!“九二共識”是“中華民國”式的統一,即使你認為有多麼不可能,他都具有對兩岸統一的承諾,國統綱領都還存在。

  另一方面,馬英九在競選時提出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主張,則已具有“不統”的意涵,當然可以說是階段性的說詞;事實上,馬英九已經把國民黨帶到民調裡政治光譜的中間,因為中間這一塊會有選票。國民黨以前走的是緩統路線,民進黨可能在急獨和緩獨之間擺盪,而中間還有一大票選民是期望一直維持現狀;馬英九走到中間路線後選贏了,在就職演說裡要怎麼說?說什麼都會得罪兩邊。因此,我建議他就回到老國民黨式的緩統論調,回歸到“中華民國”,“中華民國”當然是統一的,也當然是和對岸不同的“國家”;這個論述以前被兩邊攻擊,如今有沒有可能在兩邊力量之中尋求均衡點,那我不知道這會不會是一個solution(解決方案),他可以喊“‘中華民國’萬歲、台灣萬歲”,但“中華民國”要放在前面。

  張顯耀:對於馬英九的就職演說與兩岸人事布局,我認為政策反映人事、人事要執行政策;之前正亮兄提到阿扁的例子,這次520演說的重要性各方都很關注。前日因為賴幸媛小姐的任命案,在我們國民黨內部引起很多波折,有人問為什麼大陸方面都沒有聲音?可見大陸不會輕易地因人事上有所改變,政策才是重點,520演說是大陸、美國觀察的重點。

  2000年阿扁的“四不一沒有”是負面表列的消除法,民進黨第一次取得政權,兩岸關係有重大改變;當時李登輝在“總統府”內部會議上表示情況嚴重,但因為阿扁不熟悉兩岸事務,而他已經執行了12年的兩岸政策;我認為李願意協助阿扁,是想要繼續主導兩岸政策,所以他建議蔡英文任“陸委會主委”,和美方溝通“四不”,最後自己再加上“二沒有”。阿扁也多次私下表示,李登輝告訴他這“二沒有”(廢除‘國統會’與‘國統綱領’)是“中華民國”的兩大安全支柱,一拆掉就會發生重大問題;過去驚濤駭浪,不管你喜不喜歡這兩個支柱,都得守著。

  後來2000到2001年,阿扁曾有意重新定位兩岸,當時他連繫國民黨、新黨與親民黨,想仿照歐盟整合模式,做出讓步;但有人告訴他,別說是整合各黨,民進黨內部都難擺平,更別想選2004“總統”了。“國內”的政治會牽扯、絆住任何一位“總統”的兩岸布局,這是逃避不了的。阿扁他一直想在台灣內部尋求一個藍綠最大的公約數,用此去跟北京談,但是他無法取得“國內”共識;他的最低的底線就是“中華民國”,但民進黨內部是完全不接受,扁硬推,後來連宋訪問大陸,扁自認被欺騙,從此再也不談。

  馬先生520一定要反映他的兩岸政策,他在選戰中的“不統、不獨、不武”是跟各方溝通妥協的結果;第一,“不統”是對台灣內部交代;“不獨”是對大陸承諾;“不武”則是對美國的保證,不會讓美捲入兩岸政是軍事衝突。這也是個負面表列的消除方式,讓大家都安心、穩健的維持現狀。

  我認為未來兩岸的政策主軸,首先,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穩住兩岸政治情勢,至少穩住在第一任任期內不要進行政治談判、或重新啟動不必要的政治爭議,並在4年任期內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架構來推動兩岸經貿合作,讓兩岸多交流,發展台灣經濟;有了經濟政績之後,第二任再啟動兩岸政治、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或其他協定。這樣的思維基礎,在李登輝時就有了,不是老國民黨路子;李登輝先生“執政”前6年,遵循老國民黨的建議,用“國統會”的架構和鋼領、加上海基會,才有“九二共識”;李的後6年,則積極主張兩岸一起參加WTO,那時“外交”、“國安會”的主軸都在此。他的思維是進入經濟的聯合國後,在WTO架構之下,才開放與大陸的經貿交流;有國際架構的介入與規範,對台灣利益才有保障機制,在這之前要“戒急用忍”。蔡英文那時從“國安會諮詢委員”轉任“陸委會主委”,也是為了推動WTO,讓她負責兩岸交流方面的經貿事務,非政治事務;而留下的諮詢委員缺和業務即由賴幸媛接棒處理。2001年兩岸同時進入WTO。

  我觀察馬的政策延續李的思維架構。李建議馬,要考慮沒投給你的544萬票,讓藍綠都放心;而且賴幸媛又有處理WTO的經驗。另外,日本也很關注兩岸議題、對兩岸關係有影響力,李承諾協助馬擴展台日關係,也保證日本方面認同你的政策,而且,任用賴同時也可以化解美方的疑慮。

  賴幸媛出線的原因,我想“立法院”不是不能夠了解,但仍會引起這麼多的反彈,主要是“陸委會”這個位置,雖不是承辦兩岸事務的唯一關鍵,但絕對有足夠的破壞力;將來有關兩岸經貿事務開放的政策、命令,各部會都要先送“陸委會”,“陸委會”有不同的意見,會召開“陸委會”委員會議討論;要是“陸委會”不同意,案子連“行政院”會議都送不上去,會拖時間。同時,海基會的任何協商,“陸委會”不授權,海基會都不能簽任何協商結果,簽了就違法,這絕對是約制力量;況且“政府”體制裡,台灣的兩岸政策70%是靠行政命令規範,不到三成是法律,所以政府權力很大,這也是李登輝很放心的地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