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
在懷疑志願者送的饅頭有問題後,虹口鄉政府決定不輕易接受私人的外來救援物資。
虹口鄉政府又召開了緊急會議,決定不輕易接受私人的外來救援物資。
虹口鄉通往都江堰的道路直到19日才被打通,這意味著,在震後7天里,這里都是一座孤島。
15日傍晚,這個封閉的鄉鎮發生了狀況。有傳言說一些村民吃了志願者送來的饅頭後,口吐白沫。他們找到並毆打了這名志願者,接下來,志願者被帶到鄉政府審問了一夜。吃過饅頭的村民沒有檢查出什麼不適,志願者也當眾咽下了他送的饅頭後,村民才確信是一場誤會。
一名副鄉長向記者介紹說,這名志願者其實是成都某搬家公司的工人。但虹口鄉還是召開了緊急會議,決定不輕易接受私人的外來救援物資,接受的話,一定要登記對方詳細位址和身份資訊。
虹口鄉的救援物資主要管道和其他受災地方一樣,地震後,四川省設立了6個指揮中心,彙集了四面八方捐獻的救災物品,逐級下撥,負責向所轄的縣市調配救災物資。
都江堰救災物資調配中心設在一家藥業公司里,總指揮薑科向記者介紹了物資的來源和分配。“主要是由設在成都市公安局內的指揮中心調撥。”但每天,來自全國各地運送捐贈物資的車輛絡繹不絕。在這里,救災物品登記處、發放處、貯存區等分佈有序。
據薑科介紹,中心實行按需分配,每天由下面各縣區上報所需物品單,統計後,再上報上級指揮中心,統一層層撥發。“救災中,政府是主力,這樣的調配方式盡可能確保了物資的去向。”說話的這名中年官員三天只休息了幾個小時。
與物資調配中心相比,鄭鶴紅選擇了另一條管道,她決定點對點直接將物資發給有需要的災民。這是一種直接有效的分配方式,但很快,她意識到,自己的貨物只是杯水車薪———雖然,每天仍有捐贈物資從總部發來。
在十多箱藥品和奶粉散發後,鄭鶴紅報名參加了當地防護消毒組,以志願者的身份進入北川縣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