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4日電/也許,東海問題有望成爲東亞地區合作的轉折點,就如同歐盟以“法德煤鋼聯營”作爲出發點一樣。
圍繞東海主權紛爭所展開的多輪談判和博弈,終于在中日兩國構築新型外交關係的意願下,達成了“東海共識”。
《中國新聞周刊》報道,6月1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宣布,中日同意在實現東海劃界前的過渡期間,在東海先劃定約2600平方公里爭議區域,共同投資、勘探和采集油氣,實現資源共享。此前一直爭論不休的春曉油氣田問題,在春曉的主權屬于中國的基礎上,中國歡迎日本企業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參加對春曉現有油氣田的開發。
幾乎同一時間,日本外務大臣高村正彥與經濟產業相甘利明在東京召開了記者會。在東海的大地圖前面,他們微笑著確認了兩國關係發展的重大成果。
東海問題這半年
去年年底福田康夫訪華前,就傳出了東海爭端將達成協議的消息。當時,日本外務省的發言人在北京說:“中日都認爲,東海問題應當在日本首相訪問中國之前得到解決。”一時間,東海問題成爲中日間最熱的話題之一。
日本媒體和分析家都認爲,福田康夫是“最可能與中國簽下東海協議的日本領導人”。與前任不同,福田明確承諾不參拜靖國神社,不搞“價值觀外交”圍堵中國。于是,中日在小泉時代的歷史問題糾紛,以及在安倍時代的潜在戰略衝突,都相對和緩。也正因爲如此,東海能源問題可能成爲福田時代中日關係的主要著力點。
但不出所料地,福田政府單方面的表態曾引起了一些中國人的猜疑和不滿。他們認爲,日本方面試圖實施所謂的“挂鈎策略”,即以福田訪華來迫使中方在東海問題上作出讓步。
就在福田首相確定了訪華日期的第二天,日本經濟產業相甘利明透露,東海問題在福田訪華期間得以解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過,福田並非一無所獲。他與中國總理溫家寶達成了四點共識,並把東海問題談判的級別提高到了副部長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