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世界民用飛機市場上能够獨立研制生產幹綫飛機的只有幾家,分別是波音、空客和俄羅斯的圖波列夫、伊柳申,以及烏克蘭的安東諾夫。加拿大龐巴迪雖有原生的幹綫飛機技術,但沒有實際生產幹綫客機的經驗,主要是在設計和航空電子系統方面。英國羅羅和美國普惠公司,是世界著名的航空發動機生產廠家。
20年後,國內市場必將更加開放,政府對競爭性領域國有企業的補貼、政策保護都將成爲過眼烟雲,國產大飛機也要和波音、空客飛機進行公平的競爭……國產大飛機如何真正立足,需要我們今天充分考慮。
被稱爲大飛機公司的中國商用飛機有限公司5月11日在上海挂牌,注册資本爲190億元。在競爭異常激烈、完全開放的民用航空器市場中,這家政府投資設立的國有大飛機研發、生產企業,將有怎樣的效率和前景引發諸多思考。
思考之一是,投資這一領域是爲了賺錢還是爲了要產品本身,是出于商業性考慮,還是出于政治性考慮?如果投資來自私人部門,它會權衡在不同領域進行投資的回報率,然後進入中長期投資回報率最高的領域。
不論是否爲了賺錢,投資者都要評估自己的投資能否取得技術上的成功。技術上的成功指的不是大飛機能够飛上天,而是要有技術上的競爭力。技術方面的先進性是產品能够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關鍵和基礎。大飛機是要參與市場競爭的,鑒定專家的結論必須直面市場檢驗。
思考之二是在技術上獲得成功,并不意味著能够輕而易舉地在商業上也獲得成功。成功地將產品推銷給消費者,在某種意義上比贏得技術上的成功更爲困難。民用大飛機不是航天飛機,後者可以不考慮成本,不考慮銷售和盈利。即使最終能够贏得消費者,也不一定意味著能够從中獲得合理的投資回報,例如作爲法、英、德政府出資成立的政府項目,體現歐洲融合和團結的歐洲空中客車公司,曾經經曆了長達25年的虧損,直到1995年才實現盈利。在2007年,盡管空客公司簽訂了1341架飛機的合同,超過了其競爭對手波音公司1144架的全球訂單總數,但卻虧損8.81億歐元。
思考之三是我國將來生產的大飛機一定是“聯合國”牌的,發動機、機載設備和系統需要向世界一流公司購買,成本約占總成本的三分之二,研發方面也要展開全球合作。這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很正常,但我國今天的巨額投入,絕不是僅僅讓國際商業夥伴獲益。
事實上,在我國的航空服務業開放以後,我國的航空公司就變成真正的企業,開始追求利潤最大化了。而20年後,我國的市場經濟將更加成熟,這就要求不僅要低成本地把大飛機生產出來,更要認真思考能否造出在技術上有競爭優勢、在成本上有競爭力的大飛機,如何成功地將這些有競爭優勢的大飛機推銷出去等問題。(來源:中國工業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