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正在舉行的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中,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是會議的重點。 |
中評社北京10月11日電(評論員 張沐)10月9日到12日,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30年來,中國的迅速崛起與變化舉世公認。而正是30年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農村改革為發端,拉開了中國全面改革開放的大幕。如今,面臨新的契機,中共將以更大的魄力與雄心,推出通盤構建小康社會、城鄉一體現代化的大政方略,勾勒出劃時代的偉大藍圖!進而完成中共第四代領導體制的核心思想體系——科學發展觀!
海內外評論人士一般都是從事先發布的會議主題去尋找此次會議的要旨和意義。從而以為這是重複30年前推進農村改革的深化與提升。這實在是一種簡單的循環論思維。海外還有評論認為,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全面實現民主建設,才是中共今次全會最迫切和最具意義的改革新方略,而把農村改革發展問題視為會議表面的主議題之一。問題在於,必須全面考察中國這30年來的發展進程,深刻了解中共的歷史使命和階段性改革目標,才能得出明確真切的見解。
按說,以胡錦濤為首的中共第四代領導體制自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後,來自黨政內外、專家學者、媒體與基層民衆要求有關推進民主政治改革的呼聲連綿不斷,而由外及內兩方面的輿論壓力也愈見加大。但是,政制變動對時局的影響之大,可以想見;亞洲各國各地區紛亂雜呈的“民主亂象”、權力更迭、經濟衰退皆歷歷在目。可見東方社會的民主制度,即便是實行60多年的日本,迄今仍很不成熟穩定。作為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經濟文化發展十分不平衡,稍有不慎,倉促推出政改,必當引來全局性大動蕩。所以,盡管各方面的議論已經做足,還是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主旨下,仍將其保持在研議和局部的試驗階段。
更重要的是,中共第四代領導體制承繼著3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使命,也是中共第一代領導人提出四個現代化任務的實現者。1964年12月的第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周恩來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紀內,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宣布力爭在二十世紀末,使中國工業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由於衆所周知的十年文革運動及之前無休止的階級鬥爭為綱,非但嚴重延宕了發展進程,甚至令到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作為第二代領導核心的鄧小平,主導發起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社會轉向正常軌道,推行突破大鍋飯和計劃經濟模式,促成了一波波翻天覆地的大飛躍、大發展。不過,由於先前耽誤的時間,“四化”的目標由上世紀末推遲到2020年。而這正是第四代體制必須肩負完成的重大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