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8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失業浪潮湧現 更要加強信心”的社評表示,新加坡星展銀行昨日宣布裁員九百人,星、港兩地各半,本港星展銀行約四百五十名員工日內將會接到大信封。
社評說,金融“海嘯”,銀行及金融機構首當其衝,裁員潮一浪接一浪,匯豐前已裁員逾百,星展今削人手一成,渣打亦坦言有緊縮的需要;往昔呼風喚雨的花旗銀行以及高盛、大摩等投行,年薪加花紅逾千萬元的高層亦自身難保,旗下交易員的飯碗更朝不保夕。事實是,金融業就業市場就如同一塊餅,如今不是個別職位沒有了,而是整塊餅的“體積”縮小了,被裁員工要想在別的銀行再找一份工,真是談何容易。
社評指出,而更令人憂慮的是,國際金融海嘯的“浪頂”是否已過,人言人殊,但對本港金融業以及其他零售消費行業來說,裁員潮“高峰”肯定還在後頭,未來聖誕、新年以至農曆年底將會是一個“關口”,打工仔要能夠闖過這一關才有“生還”希望,局面是相當嚴峻的。
面對來勢洶洶的裁員潮,直接受到“禍害”的當然首先是被裁員工,但壓力卻會波及全社會,包括未被裁減的員工,以至在社會整體上形成一種不安氣氛,直接影響到消費意欲,令局面更趨低迷。因此,在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緩解失業壓力的同時,如何營造一些比較樂觀、正面的社會氛圍,包括家人之間和公司內部的關懷與互助,也是政府和業界、市民應予重視的課題。
在此問題上,律政司司長黃仁龍昨日在中文大學逸夫書院周會活動上致詞時的一番話,就是很有意思的。黃司長說,上周他和“高盛”一位前高層人士午飯,席間談到這次金融海嘯對美國的長遠影響,對方說,很多美國人已開始醒悟到以往的揮霍、貪婪和對物質的追求其實是很短視和愚昧的,他們開始懂得珍惜家人和生活中一些簡單、樸實的事物。這些說話,令黃仁龍感到很驚喜,並提醒在座的大學生要更好地評估一下自己未來人生的“風險投資”和“回報”。
而剛當選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的奧巴馬,一些評論也分析指出:是這場慘烈的金融海嘯令到部分美國人開始反思過去那種“先使未來錢”的生活方式,驚覺到不知何時自己原來已變得如此貪婪和不道德?……這種社會的深層反思,是造就奧巴馬當選的主要原因之一。
社評又說,如果美國或其他社會在這場金融海嘯中重整法規、秩序的同時,也能夠在人們的生活、品德方面有所調整和提高,未嘗不是“塞翁失馬”的收穫。同樣在過去一段長時間中人人憧憬恒生指數三萬點,什麼“迷債”、基金隻字不懂也照買不誤的港人社會,對此又豈無可供借鑑和反思之處?
社評認為,面對“海嘯”衝擊,特區中央政策組指出,特區政府應負起更大責任,包括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保持市民的信心。看來,化危為機、危中有機,政府在推動基建項目早日上馬、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的同時,也應在加強市民信心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呼籲和諧,共度難關。反對派政黨議員也必須以社會整體利益為重,切勿存“渾水摸魚”之心,利用“迷債”事件要搞什麼“特權傳召”,徒添爭拗和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