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5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經濟風雲多變 歷史拐點急來”的社評指出,由前年開始的歐美金融風暴,至去年全面展開,從廣度看已由美國的發源地,及歐美等世界金融經濟核心地區伸延而波及全球,觸發了一些新興經濟的危機,粉碎了預期的脫鈎效應。從深度看,亦由○七年的金融體系調整,到去年開始影響實體經濟,由單是信用緊縮發展至與經濟收縮並行的雙重災難,特別是第四季出現了經濟急凍跡象,如美國消費開支及日本出口等前所少見的下滑,令形勢日趨嚴峻。
社評說,顯然,展望○九年前景亦不容樂觀,無論信用緊縮及經濟收縮等都將進一步發展及惡化,歐美日等主要經濟體料將同步陷入衰退,令全球的經濟動力更弱。尤為嚴重者是,○九年可能出現金融及經濟兩大調整因惡性互動而加快,由此引發突變的機會更高,風險也更難於控制。由於這是個百年一遇的世紀風暴,而且影響十分全面:多個市場受損且遍及全球,因此今後的發展幾無前例可供借鏡。
社評表示,西方不少評論認為此次調整不會如上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般嚴厲,主要原因之一是各國吸收了當年教訓:不再採取宏調緊縮政策,而相反都大刀闊斧地刺激經濟,除了大減息大注資的極度寬鬆貨幣政策外,還出台了大規模的財政擴張政策,由政府直接推動消費及投資,但其效果仍難逆料。這樣會否暫緩危機而造成假陽春的幻象,或減少深度而拉長復蘇,或可衝開緊縮鐵鎖而加快復蘇,或引致更危險的後果?歐美各國尤其美國所做的,乃人為的沖喜而不是解決根本問題:在經濟總體負債過高而需要去槓桿化之時,卻反而再擴大借貸水平,並把風險由分散於民間轉向國家集中,如此下去會否由企業、家庭危機轉為主權危機?在這方面冰島便已開先例。如是則所謂汲取當年教訓,只是走向另一絕路。
上世紀大蕭條,乃資本主義的無政府主義傾向引發的危機大爆發,但目前的危機,卻是當資本主義已發展到更高階段,金融資本不單全面主導產業資本,且商品市場的全球化及金融化達到空前高度,金融資本已脫離實體經濟自我發展及膨脹,令經濟的泡沫化達到空前水平,其無政府主義動力比當年多倍地擴大,因此其演化路徑及結果亦將不同於大蕭條。
此外,有人又把美國與日本自八十年代起的L型衰退相比。目前美國的貨幣、財政擴張,確正重走當年日本老路。但實際上美日情況有很多根本差異,包括當年日本:(一)出口帶動型經濟有歐美市場支撐。(二)儲蓄率甚高,能支撐龐大財政擴張。(三)還處戰後重興及追趕歐美先進的發展上升期。與上述不同,美國早已債台高築,正面對全球市場萎縮,而本國不少產業如汽車等已失競爭力。
社評認為,總之,今年形勢的嚴峻及多變不容低估。更須注意的是,今年也將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重要轉折點,尤其是美國正如三十年前的中國,要開展體制大改革來扭轉頹勢。這方面的發展,比即期世界經濟走向有更巨大及深遠的意義。這對崛起中的中國,又將帶來新的考驗及歷史機遇,因此在“保八”外還要作更深層的應對戰略探索及抉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