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16日電/香港《文匯報》今天發表題為“貨運量大跌敲響警鐘”的社評表示,本港機場今年1月份的貨運量大跌近三成,是機場啟用以來單月最大跌幅。貨運量大跌敲響警鐘,反映金融海嘯對本港實體經濟的衝擊,已重創進出口業和航空物流業。在第二波金融海嘯洶湧而來,世界各地均投入巨資救市的氛圍下,本港應果斷迅速推出挽救經濟的新措施,多方面、全方位加大刺激經濟的力度,並積極融入珠三角整體規劃和發展戰略中,通過與內地優勢互補,抵禦金融海嘯衝擊。
社評說,金融海嘯對本港實體經濟的衝擊,已波及金融、貿易、航運等支柱產業。環球經濟衰退影響,國際商貿持續萎縮,導致本港機場貨運量急跌。進口方面,以日本、歐洲、北美及台灣下降的幅度較大,台灣、內地及東南亞的轉口貨運亦受打擊。客運量方面雖然錄得微升,但由於上月是農曆新年假期,是市民外遊度歲的旺季,因此對整體旅客數量有所推升。這個數字,並未正確反映客流量下滑的現實。
社評指出,本港金融、貿易、服務等,對航空業的依存度十分高,由航空業帶起的物流業,更創造大量職位。在全球化浪潮中,航運業曾是獲益最大的產業,然而目前全球遭逢金融危機,航運業又成為受影響最嚴重的行業之一。本港航空業目前面對的狀況,恰恰反映了全球經濟衰退的趨勢。雖然香港屬多元化經濟,進出口貿易只是其中一個環節,但政府絕不可掉以輕心。由於第二波金融海嘯的衝擊可能更嚴重,本港必須及時果斷推出第二輪挽救經濟的計劃,否則之前的提振成效將減弱。
社評又說,內地雖受到金融海嘯衝擊,但堅決貫徹擴大內需的方針,且國內市場潛力巨大,有望成為首個從金融海嘯中復甦的國家。香港有祖國作為堅強後盾,應抓住機遇,加大與內地有關部門合作,進一步擴大內地赴港自由行的城市,吸引更多內地客流,刺激本港零售業、飲食業、酒店業等市道。同時,香港亦須落實自身在珠三角發展規劃中的角色與作用,以匯集粵港澳三地優勢,為香港經濟增添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