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2月18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的點評文章說,海峽兩岸未來將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CECA,乃勢之所趨,這一方面是因CECA為馬英九的競選政見,以避免台灣在東亞經濟整合中,遭到邊緣化;另方面是大陸領導人胡錦濤正面回應了馬英九的主張,以促兩岸經濟互惠共榮。
而事實上,在二○○五年四二九的國共兩黨會談公報中,已明確載明兩岸應“建立經濟合作機制”。去年十二月在上海舉行的國共論壇,也重申兩岸應“建立經濟合作機制”。
可見兩岸在現有經貿連繫的基礎上,將進一步推展經濟合作。對此,民進黨等台獨陣營相當惶恐,他們深怕台灣愈多的獲益來自大陸,台獨就愈無市場。他們非常希望兩岸的經貿聯繫越少越好,也就是認為“政治台獨”的基礎,在於“經濟台獨”。
然而,這是可能的嗎?證諸一九九六年九月李登輝提出“戒急用忍”,企圖減緩兩岸經貿往來,以及陳水扁於二○○六年元月提出“積極管理”,以限制台資前往大陸,但這兩大動作,均告失敗。因為行政力量根本改變不了工商界找尋生機的動力。
而兩岸的經貿往來,使許多台灣的夕陽產業,在大陸重獲新生;許多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則以大陸為生產基地,而擁有國際競爭力;台灣也從兩岸貿易中,獲得五千四百億美元(累積去年底為止)的出超。
文章說,在全球各經濟區塊的競爭日益增強的形勢下,台灣唯有參與東亞的經濟整合,其中關鍵又在於兩岸合作。因此,台獨人士從政治角度反對兩岸經濟合作,對台灣的禍害極大。當然,台灣經濟確實不能只依靠大陸,但也不能像台獨份子那樣,刻意排除大陸。
台大教授林向愷於十四日在自由時報上批評說,馬政府一直提供偏頗訊息與錯誤邏輯,來美化兩岸經貿發展,並誇大大陸市場的重要性。於此迥異的觀點是,重要企業家施振榮於十一日出版的“天下”半月刊上指出,由於台灣與大陸有特殊關係,才能掌握製造業的利益;他又說,台灣可以借重大陸的資源、進佔大陸廣大的市場。
顯然馬政府採行的是施振榮的觀點。而其利益應可在CECA的推進過程中,不斷展現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