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20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粵港澳合作應提速前進”的社評說,粵港澳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聯絡協調會議,昨日在港舉行。這是自今年一月八日《綱要》發表以來,三地政府主要官員首次坐在一起商討具體落實的問題,會議的舉行是重要的,而會議成果也是可喜的。
會上,三方就建立聯絡協調機制、明確重點合作領域──金融業、服務業、旅遊業、創新科技產業、基礎設施、城市規劃、環保及教育再培訓,以及聯合編制區域合作專項、確定共同推進的重大合作項目等四個方面達成了共識。
社評表示,由國家“發改委”頒布的這份《綱要》,對粵港澳合作與發展,其作用就有如訂下了一個明確、具體的框架與藍圖,由總體規劃、長遠目標以至成員之間的相互關係,都已盡在其中。而更重要的是,《綱要》更將珠江三角洲改革發展和粵港澳合作首次提升到了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也就是說,未來珠三角地區的改革發展以及粵港澳合作,不僅關係到三地的需要和利益,而且關係到整個國家的整體發展和長遠利益,關係到建設現代化富強國家最終目標的實現。這就為粵港澳合作注入了新的內容與動力,同時也對粵港澳合作提出了新的、更嚴格和更崇高的要求與使命。
過去,三地不是沒有往來,也不是不講合作,但無可否認,不管是港方、澳方還是粵方,彼此間一些瓜瓜葛葛、磕磕碰碰始終是存在的,如一時提出什麼“前店後廠”,一時又大講什麼“龍頭大哥”,說到底還是“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合作的觀念始終是有保留和有隔閡的,因而合作的步子也總如“小腳老太太”般邁不開。
社評指出,值得高興的是,由於《綱要》的發表而對粵港澳合作關係的戰略提升,此一重大內容,已為粵港澳三方政府所共同確認和深入認識。對此,昨日出席會議的特區政務司長唐英年指出:“我們要把珠三角的合作放在全國一盤棋的高度去看,要從有利於全局、配合國家發展戰略的角度去看。簡而言之,三地要摒棄“零和”觀念,三地的發展思路和各種實施方案,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該是謀求共贏。我們要探索有利於區域共同發展、平衡發展的成功模式,成為帶動全國發展更為強大的引擎。這是國家交託給我們的歷史任務。”
當然,《綱要》的發表和昨日的會議成果,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而是粵港澳合作已經摸索、實踐了十年的結果,這一點是毋庸否定的。當前,粵港澳合作,關係已建立,初步經驗也有了,連最重要的《綱要》框架藍圖、戰略目標也都具備了,剩下來的就是如何推行和落實的問題。
社評認為,在這方面,香港特區完全可以、也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珠三角改革發展和粵港澳合作,具體目標是建成一個優勢互補、享有優質生活、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都市圈,在這方面,香港具有發展成熟的金融業、服務業和國際市場網絡,還有良好的法治和教育體系,又具備中英兼擅的語文優勢,是完全可以對區內合作和發展作出較大貢獻的,關鍵是特區政府對新形勢、新機遇要有充分認識,而且要坐言起行,提高工作效率,爭取在較短時間內讓市民看到具體的合作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