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7日電/“我們的課題早在2007年就啟動了,現在終於有了用武之地。”2月2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興奮地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尹所說的課題,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建設部)組織開展的住房置業擔保研究。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得的這份研究報告提出,希望有關部門借助住房置業擔保這一市場化手段,進一步增加給予符合條件的購房者優惠,比如進一步降低首付比,給予更多的利率優惠並採用固定利率等,以改善目前市場低迷的情況。
記者從建設部方面人士得到的消息稱,建設部內部目前正在討論這份課題報告。據參與討論的人士透露,此份方案“如果成為政策,將有可能帶動近13000億的投資和消費”。
政策性住房金融體系破題
據建設部房地產司人士透露,該報告一共分為《完善住房擔保體系、確保住房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置業擔保行業規範化管理研究》以及《住房貸款擔保機構的風險準備金制度研究》三部分,分別由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上海住房置業擔保有限公司以及北京住房擔保中心進行調研並主持完成。
上述說法也得到了課題參與者的證實。“社科院金融所負責的是整個的體系建設,我們負責制定行業規範,而北京方面負責風險準備金方面的研究。”上海市住房置業擔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鴻國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
“這個課題其實早在2007年就接受當時的建設部房地產司的委托在做了。課題旨在研究本行業在過去十年運行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制定未來的長期規劃,保障我國住房市場健康穩定的發展。”鄭鴻國介紹。
另據一位接近建設部的人士透露,早在2月13日,建設部住房保障司和公積金監督管理司已會同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以及參與此次課題研究的人士,共同討論了上述三份課題研究成果。
“會議還沒有形成統一意見和成型的政策建議,大家就現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目前還在就討論中談到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補充和修改。”上述人士向記者表示,“形成了統一的意見後肯定會通過建設部逐級向上提交。”
“我們的目的是通過住房擔保行業的規範和整合,探索構建我國政策性住房金融體系,在傳統的房地產業調控手段之外,為決策層提供一個更為市場化的調控手段。”建設部內部人士如此表示。
圍繞這一目標,報告明確提出“政府應該將住房置業擔保機構確定為政策性住房金融機構”,並與住房公積金一起成為中國政策性住房金融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從課題組成員處了解到,由於行業的獨特性質,住房置業擔保此前並未引起高層重視。建設部內部一位長期關注住房擔保行業的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一個細節:2007年國家審計署對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住房擔保機構做了一次全面審計,並提交到國務院,“當時領導看完曾詢問該機構是何時成立的”。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樣的結果也是必然的。
“住房置業擔保主要是通過提供擔保以及政策優惠,讓符合條件的購房者,特別是即期消費能力不足的客戶,能以相對較低的首付比和利率購房。而前幾年樓市一片紅火,政府屢次出台政策進行調控,置業擔保作為提振市場的手段自然不會得到重視。”鄭鴻國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