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3月21日電/台灣工商時報今天的社評說,3月18日美國聯儲局又給全球經濟拋出一顆震撼彈:聯儲局準備砸下1.2兆美元,購買美國政府長期公債(3000億美元),及二大房貸機構房利美與房地美所擔保之房貸債券(7500億美元)。此舉一方面直接對市場直接注入資金提升市場流動性,另一方面可以維持長期利率在低檔水準,以利投資及長期消費借貸資金成本的降低。聯儲局這項決策,立刻造成美元對各國貨幣應聲大幅貶值。
社評說,其實聯儲局的這番舉措,應是可以預期得到的。自從金融海嘯以來,美國政府各種挽救金融及經濟振興方案陸續推出後,馬上要面臨的就是財務融通的問題。一般而言,政府財政融通的資金來源有三:其一、租稅融通,亦即加稅,但在目前經濟衰退的情勢下,美國政府不會笨到以加稅犯眾怒來取得資金;其二、公債融通,這是美國政府常採行的方式,尤其是前些年中國、印度、俄羅斯等國經貿大幅改善,外匯存底快速增加,所持有的外匯中有相當高的比重以美國政府公債保有,因此美國的財政赤字其實是靠外國政府融通,因而沒有總體教科書上所謂的國內資金排擠效果(發行公債使國內資金流向政府部門,而使民間可貸資金減少,引起國內利率上升);其三、貨幣融通,亦即直接向央行(聯儲局)借貸,或是由聯儲局購買政府債券,變相地由聯儲局印鈔票給政府救經濟。通常聯儲局不樂意以這種方式融通政府財政,因為以聯儲局做為中央銀行的立場而言,通貨膨脹的防範畢竟是首要任務,因此美國政府的財政融通鮮少以此方式為之。這也正是何以3月18日聯儲局的宣布,立刻引起全世界一片嘩然。
美國政府或聯儲局出此「下策」,表面上不得不然,其實有其高明之處。所謂不得不然,是因為中國、印度、俄羅斯等以出口為成長導向的國家,在目前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出口成長減緩甚至衰退,外匯累積隨之成長趨緩甚至外匯存底減少,使美國政府公債的海外銷售難以為繼,沒有海外金主的供應,只好自求多福,轉請聯儲局融通了。至於高明之處,則是此次的貨幣融通,以印鈔票的方式救經濟,將有一舉數得的效果。
誠如前面所述,聯儲局購買政府債券(即已收歸國有的二房之長期擔保債券),將使美國長期利率維持低檔甚或下跌,導致美元疲弱。美元疲弱則對美國的出口大有幫助。歷史經驗顯示,在2007年中至2008年上半年美元疲弱期間,美國曾創下連續10個月出口持續成長紀錄,成為當時經濟成長重要貢獻因素。所以表面上美國政府不像瑞士政府日前明白宣示要調降瑞士法郎幣值一樣,引發國際間匯率戰(currency war)的疑慮,但美國聯儲局大量注資使利率降低,從而促成其幣值貶低,實質上也是以貶值作為提升出口及帶動成長的工具。
社評說,目前許多經濟學者仍擔心全球是否步入通貨緊縮,印鈔票救經濟所帶來的物價上升效果適足以抵銷通貨緊縮壓力。面對這一波又急又猛的全球經濟大衰退,各國政府都已奉行凱因斯的主張,甚至幾近瘋狂地增加政府財政支出。然而很有趣的是,在美國扮演救世主的,很可能還是聯儲局。看起來有點奇怪,其實這只是對症下藥而已:美國此波不景氣是肇因於次貸風暴及金融海嘯所致之流動性問題,解決流動性問題的根本主角當然非聯儲局莫屬。
聯儲局以1.2兆美元購買美國政府長期公債及房利美與房地美所擔保之房貸債券,預料將會產生一舉數得的效果:提供流動性於金融市場、提供資金來融通政府財政、壓低幣值來提升美國出口競爭力及促進經濟成長、化解通貨緊縮壓力,回復民間投資信心。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的情況與美國不同,不宜以印鈔票來救經濟。因為目前台灣銀行業整體而言,並沒有流動性不足的問題,甚至錢滿為患。大量印鈔票會導致台幣貶值,表面上貶值會提升出口競爭力,但因為貶值同時會使台灣進口的重要設備、關鍵零組件及原材料成本上升,從而抵銷貶值對出口競爭力的幫助;此外,台灣目前也沒有嚴重的通貨緊縮、物價持續下跌的現象。因此美國聯儲局可以印鈔票救經濟,台灣則不宜東施效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