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策之主軸:“和平發展”
二戰後,經濟全球化的浪潮開始席捲全球,國家間相互依賴的程度也不斷提高。而隨著冷戰的結束以及兩極格局的崩解,原本主導國際政治的安全對抗、政治和意識形態對立逐漸為全球經濟整合以及跨國合作所替代,進而導致國際體系中各單元之間的互動方式和互動類型也呈現出許多新現象,例如國際組織的蓬勃興起,超國家機制的普遍建立,地區經濟一體化的深入開展等。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也導致各國間的共同利益日益增多,原本主導國際關係的“零和博弈”模式逐漸為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共贏模式”所取代。隨著國家間“利益的和諧”(harmony of interests)不斷得到增強,通過開展全方位的合作,謀求共同發展,業已成為各國維護和提升自身國家利益的最佳途徑。
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改革開放進程,不僅將中國送上了經濟增長的快車道,也促使中國大陸越來越深地融入世界經濟,大陸與世界的關係逐漸從過去封閉自主型轉變為相互依賴型。隨著大陸國家發展戰略的轉變以及國門的打開,大批台商以及規模巨大的台資開始積極“搶灘登陸”,開拓和佔領大陸市場。而大陸的對台戰略也及時地做出了調整和轉型,在具體的政策操作層面,大陸不斷地對台灣同胞釋出善意,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台商利益的法律法規,積極為加強兩岸之間的經貿、人員交流保駕護航,以求能夠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兩岸互信,共同創造兩岸和平發展、互利雙贏的新局面。
隨著馬英九贏得島內“總統”大選並於2008年5月開始“執政”,兩岸之間的猜忌和敵意急劇降低,也為兩岸攜手共創“和平發展”的局面提供了基礎。在過去的幾個月間,兩岸關係高歌猛進,取得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6月13日,海協、海基兩會簽署了《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和《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兩項重要協定,標誌著新形勢下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迎來了一個良好的開端。11月初,海峽協會長陳雲林首次訪台,兩會簽署了兩岸海運、空運等四項協議;12月15日,兩岸海、空運直航正式開啟,“大三通”成為現實,標誌著兩岸關係的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使得正在成形的兩岸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趨勢變得益發不可逆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