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拓“間諜門”還在深度發酵:在首鋼鐵礦石業務負責人譚以新被警方帶走後,寶鋼、萊鋼、濟鋼、本鋼等鋼企高管人員,甚至中鋼協人士相繼被請去“協助”警方調查。 |
中評社香港7月27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7月27日載文《力拓間諜案與中國經濟安全》,摘要如下:
最近,力拓間諜案似有越鬧越大趨勢,除了4名力拓駐華員工和一名首鋼高管被國家安全部門拘捕外,據說中國多家鋼企的領導以及國際礦業巨頭必拓和淡水穀亦可能涉嫌其中。
間諜案也成了國內外輿論近來關注的一個焦點。但中國媒體和經濟專家對此案的討論已經超越了案件本身,開始反思中國的經濟安全問題。根據媒體最新的披露,數十家與力拓簽有長協合同的鋼企資料藏身力拓在上海的辦公電腦。這些資料涉及了企業詳細的採購計劃、原料庫存、生產安排等數據,甚至連有的大型鋼企每月的鋼鐵產量、銷售情況也非常明晰。顯然,中國鋼企的這些商業秘密不是一般的推算可得到的,而是通過商業賄賂等手段有意識地竊取。
問題在於,假若確有其事,那力拓為什麼能夠這樣大面積、長時間地竊取中國鋼鐵行業的機密?換言之,中國鋼企為什麼又有這麼多“內鬼”向力拓提供商業情報?這僅僅是一樁個案,還是眾多案件中的一個?此案的背後,又反映了中國經濟安全怎樣的現實?這些都是需要有關方面深入反思的。
中國經濟安全的隱憂
在很多人的意識裡,談到國家安全時,考慮的只是政治安全、軍事安全、技術安全等,很少把它與經濟安全聯繫起來。如果說,當一國經濟規模還小時,經濟安全似乎的確不是很重要,那麼,當一國經濟規模很大,特別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經濟安全的重要性就與日俱增,某種程度甚至比一般的國防機密對國家和社會造成的影響還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