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拋棄戒嚴心態 新聞交流障礙易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29 00:25:33  


 
  荒唐的政策、荒誕的行為,反映的當然是不正常的政治環境,以及主事者扭曲的心態。回顧這個十年,台灣主管機構對大陸媒體記者申請來台專題採訪,隨時磨刀霍霍,嚴加審核,隨時要求補件,快則二、三個月,慢則半年,若能最終獲得核准,真的是老天有看顧。台灣相關單位為大陸記者來台採訪,設置重重障礙的理由,若以今天的角度來看,真的讓人匪夷所思,但背後的核心思考其實只有一個,戒嚴心態。

  這種戒嚴心態,即使在陳水扁政府批准大陸媒體來台駐點後仍未改變,說來悲哀,兩岸新聞交流竟然成為台灣相關機構操控兩岸政治鬥爭的工具,讓外界甚為詫異。2005年3月中共人大通過“反分裂法”,“陸委會”隨即在同年4月10日,以“新華社及人民日報駐台北記者,配合中共的政治宣傳手法,採取偏頗的報導方式,對於台灣民意的高度不滿置若罔聞,有刻意誤導大陸民眾之嫌。”斷然中止新華社與人民日報社的在台駐點。 

  直至2008年6月30日,也就是政權轉移一個多月之後,馬政府迅速恢復新華社及人民日報來台駐點採訪,隨後再開放5家大陸地方媒體來台駐點。此後兩岸新聞交流才又回到正常軌道。 

  但兩岸新聞交流與過去一年多來與兩岸經貿等方面的交流進程對比,兩岸新聞交流的滯後現像相當明顯。深入觀察,兩岸新聞交流仍停留在2001年的媒體駐點時期,而當時仍然是民進黨陳水扁當政時期,如今2009年8月政權轉移已經一年多,基本上兩岸新聞交流仍原地踏步,何以致之?

  原因有二:一、戒嚴心態仍然在相關機構的執行階層腦海中烙下深深的印記,一時無法清除。這方面外界深入探究,其實也可以理解,因為相關主管機構在李登輝戒急用忍政策、陳水扁的台獨意識陰影下,渡過了近二十年的歲月,在那個年代,寧左勿右的思想左右所有負責的相關公務人員,因為稍一不慎違背高層的想法,就極可能遭到公職生涯上的打壓甚至迫害,公務人員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但長期下來卻也帶來負面的影響,習慣仰仗上級鼻息,以保公職安全。而在思考問題上,也習慣使用戒嚴時期的封閉心態。

  二、馬政府執政後,雖然戮力於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加強兩岸經貿交流,甚至開放了大三通,但馬政府在接手陳水扁貪腐集團肆虐過後千瘡百孔的台灣後,真的是百廢待舉,一時也無法顧及兩岸關係中被視為優先順序較低的新聞交流問題,而保守的行政官僚体系仍然沿用著過去那種在兩岸交流方面不做不錯、少做少錯的心態,消極行事,或等待上級指示,而上級卻已經為經濟問題焦頭爛耳,也就忽略了兩岸新聞交流在兩岸關係發展上的指標意義。

  “春江水暖鴨先知”,兩岸新聞交流其實也扮演著兩岸關係“鴨先知”的角色,相關大陸事務主管機構,實在應該儘快擺脫過去的戒嚴心態,以更開闊的心胸排除兩岸新聞交流障礙,擴大兩岸新聞交流的基礎,配合馬政府的兩岸開放政策。只要能擺正心態,其實兩岸新聞交流的下一步,對等開放設立新聞辦事處一點也不困難。擴大兩岸媒體交流存乎一心,拋棄戒嚴心態,拾回開放心胸,這就是民主社會的基本價值,堅持這種價值,兩岸關係的一切障礙定可逐步迎刃而解。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