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皇美化父親二戰罪行:戰爭非裕仁本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13 09:22:37  


11月12日,在日本首都東京,日本天皇明仁(右)和皇后美智子出席慶祝明仁天皇即位20週年儀式。當日是日本天皇明仁即位20週年,日本政府及相關團體當天分別舉辦盛大儀式,慶祝天皇即位20週年。
 
  美學者證野心勃勃

  裕仁於1926年25歲登基時,天皇擁有“神聖”的絕對權力,5年後日本展開侵華戰爭,便是以天皇的名義進行,二戰期間,他亦經常身穿戎裝亮相。但在二戰後,裕仁卻化身為愛好和平、慈祥的國家象徵,這亦長期成為他在日本及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形象。

  美國學者比克斯(Herbert P. Bix)的普立茲獎著作《Hirohito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Japan》(內地譯本名為《真相﹕裕仁天皇與侵華戰爭》) ,顛覆了上述傳統思維。

  比克斯這本書是學術界近年最詳盡講述裕仁戰時角色的書籍,他根據裕仁身邊人的筆記、日誌和私人信件等史料指出,裕仁在戰時是一個野心勃勃的軍事領導者,無論是1931年侵佔中國東北還是1941年偷襲珍珠港,軍方做重要決定前都要向他匯報。即使是在戰爭晚期,他仍不惜犧牲數百萬計的臣民生命頑抗,直至蘇聯向日本宣戰及美國投下兩顆原子彈後才無奈投降。

  美力阻列戰犯

  事實上,中國、蘇聯和英國等都把裕仁列為頭號戰犯。史家普遍同意,裕仁逃過受審,是因為美軍太平洋戰區總司令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極力保護。麥克阿瑟看中裕仁對日本政府與民眾的影響力,決定借助其威望來穩定日本政局,防止共產主義在東亞蔓延。1947年日本實施新憲法,天皇從最高統治者變為國家象徵,日本的戰爭責任被推給一小撮軍國主義者,失去實權的裕仁則保留尊崇地位。

  學者﹕掩飾歷史 維護國家形象

  內地學者指出,明仁主動為父親發動侵華戰爭辯護,從時機來看可能是想與“有些左”的民主黨新政府在歷史問題上維持平衡,亦顯示日本仍不能正視戰爭責任。

  回應新政府反思歷史主張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日本專家周永生認為,自民黨執政時,在歷史問題上比較強硬,很少提及“侵略”字眼,但民主黨則傾向反思,更主張成立關於戰爭罪行的調查機構,明仁在民主黨新上台之際評論父親在侵華戰爭中的角色,可能是希望和民主黨“保持一種平衡”。

  周永生表示,關於侵華歷史,日本人普遍認為“天皇和政府是好的,軍部是壞的”,但美國學者曾以充分研究指出天皇在很多問題上都有指示,戰爭開始前,軍部在天皇面前還有召開“御前會議”,更顯示天皇不可能不知曉即將發動的戰爭,“即使沒指示,也肯定是鼓勵了,因為天皇是有能力阻止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