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建民表示,兩岸關係好,給兩岸同胞帶來紮紮實實的好處。(中評社 康子仁攝) |
中評社台北11月15日電/經過兩天熱烈討論,“兩岸一甲子”研討會昨天下午閉幕;大陸前駐法大使吳建民直誇這次研討會有“三好”:題目好、時機好、前景好。
吳建民說,自己到台灣還不到二十四小時,與台灣外交同行接觸後,感慨良多。以前他們是不可能坐在一起的,“你們去,我們就不去,或者先做到把你們趕跑”。但現在,立場不同的兩岸外交人員可以坐在一起,“真是了不起啊!”
中共中央黨校前常務副校長鄭必堅則呼籲民進黨人士,多參與兩岸學術交流與討論。
鄭必堅表示,兩岸正走向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階段,需要大討論,兩岸學界應有所作為,走向前面,為兩岸關係發展出謀獻策。鄭必堅呼籲民進黨人士,多參與兩岸的學術交流與討論。
他指出,在兩岸關係新形勢下,構建兩岸和平發展框架有客觀需要,兩岸應本著建設性態度,積極面向未來,共同努力創造條件,逐步解決兩岸關係歷史遺留問題、和發展過程產生的新問題。
聯合報報道,此次研討會不同於以往,兩岸學者不再流於表態式的發言,而是針對雙方歧見,各自提出解決辦法和思路。中國社科院台研所所長余克禮作總結發言前,特別提到此次研討會的籌辦內幕。
他說,一年前,太平洋文化基金會向他提出研討會的計劃,他覺得有難度;現在成功舉行,要感謝兩岸官方和兩岸高層的支持。他說:“沒有兩岸官方和高層的支持,這次會議是沒辦法舉行的。”
與以往兩岸學術研討會的“泛談”不同,此次與會學者直接切入敏感議題,交鋒對話,尤其是政治組的學者,爭辯分歧已不是討論重點,而是著眼於如何找到處理兩岸分歧的方法。
大陸學者透露,希望與綠營人士多接觸;解放軍退役少將潘振強說,大陸要多做綠營人士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