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日發表共同歷史研究報告 日承認對華侵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1 08:45:10  


 
  達成一定共識不容易 

  從誕生之日起,這個由政府主導的共同學術研究就受到各方關注。 

  中國史學會會長張海鵬說,中日學者之間關於歷史問題的學術交流很多,但大多是討論會形式,沒有進行系統對話。上世紀90年代,兩國政府嘗試推動歷史研究,但當時中方以“協助”日方姿態出現的,並非“共同研究”。 

  在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楊奎松看來,此次學術研究意義重大,在於中方和日本學界主流達成了一定的共識。 

  “以往,我們接觸的大多是研究中國史的日本學者,觀點與中方沒有太大分歧。”楊奎松說,從共同歷史研究委員會構成看,中方以歷史學者為主,日方則幾乎沒有歷史學者,主要由政治學、法學專家組成。“他們大多是受自由主義史觀影響的學者,代表日本的中間派,甚至還有個別人是稍微偏‘右’的。能和他們在侵略等各種問題上的主要觀點達成共識,很了不起。” 

  學術分歧別與政治掛鉤 

  “學術上有分歧是很正常的,請媒體不要擴大這種分歧。”中方首席委員、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步平說,中日歷史問題是反映在政治外交、民眾感情和學術研究三個層面的現象,不能把學術分歧抬到政治層面上。 

  步平說共同歷史研究是促進相互理解的第一步,希望能通過冷靜的研究促進兩國民眾感情的溝通。他表示,接下來的幾個月內,雙方學者將會把對方的報告書翻譯成本國文字,在合適的時候推向大眾。 

  在公佈共同研究報告中,沒有戰後史的研究成果。對此,雙方表示,相關資料尚不充分,同時還要考慮到現實政治因素,將把其納入到第二階段繼續研究。報告中說,對於積累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以上的而歷史認識的分歧,這僅是共同歷史研究的開端,許多問題仍需要進一步交換意見,深入研究。 

  “德國、法國從二戰後就開始著手編寫共同歷史教科書,到2006年才出版了第一本。”步平說,雙方學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報告要點 

  1.關於中日戰爭:兩國學者將此定義為“侵略戰爭”。中方稱“日本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沉重的民族災難”。日方表示,在戰爭中讓中國很多非戰鬥人員被迫作出犧牲,明確了戰爭責任。 

  2.關於南京大屠殺死亡人數:雙方並未就具體人數進行討論,但均引用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書認定的“超過20萬人以上”和1947年南京國防部軍事法庭認定的“被害總數共30余萬人”。 

  3.關於盧溝橋事變:中方認為,盧溝橋事變作為個案,它的發生可能具有偶然性,但是該事件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與日本的侵華政策相關,因此,從歷史的演變過程來看,盧溝橋事件的發生又帶有必然性。 

  4.戰後史的研究成果沒有發表,將在下一階段繼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