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10日電/豐田全球回收招牌環保車,受打擊的除了是豐田商譽,“日本製造”神話亦受重挫。日本一直引以為傲的製造業,近年無論在半導體還是平面電視等主要消費品上,都被中韓迎頭趕上,豐田今次回收風波,更是雪上加霜。日本經濟學者田中正友警告﹕“以這樣的速度(滑落),日本會沉沒。若豐田不健康,日本亦不會健康。”
明報報道,過去不少評論常聲稱,日本文化對“造物”(monozukuri)至臻完美的執迷,令“日本製造”得以雄霸一時,並催生了日本戰後經濟奇蹟,曾幾何時歐美商家都往日本學習企業品質管理。但隨1990年代經濟泡沫爆破,日本長期陷入低迷,近年日本產品也屢爆問題。2006年,豐田及新力分別要進行大規模回收——豐田承認,2005年回收數字由2001年增加40倍,升至190萬,同年高層還被日本警方控告隱瞞汽車問題達8年;新力同年則因手提電腦電池過熱而要回收1000萬枚電池。連串事件引起日本上下討論產品質素問題,當時豐田前社長奧田碩還呼籲國民為改善品質努力,說﹕“日本危機感不足。”
現在日本製造面臨更大危機,經濟學者野口悠紀雄說﹕“連豐田也可以失敗,連淩志及Prius亦失敗,我們曾領導全球的製造業已不再世界第一,這對國民心理有很大影響。”
有日本論者將品質問題歸咎於美式管理作風,例如終身聘用制不再,打擊員工士氣及團隊精神,而且愈來愈少學生學習工程,更遑論加入生產前線。品質問題未能及早對治亦是一大症結。曾居住日本16年的行銷教授格羅斯伯格(Kenneth Grossberg)認為,這是因為日本企業有所謂“團體迷思”,令個人不敢提出質疑。
但品質控制只是日本製造業漸失競爭力的原因之一。新力1980年代曾憑Walkman領導潮流,但在數碼音樂上卻姗姗來遲,市場最終為蘋果iPod及其他亞洲生產商的廉價產品霸佔。新力近年亦錯判平面電視潮流,結果將市場拱手讓予三星,要急起直追。
有日本業界人士希望豐田問題可敲響警鐘,提醒日本二戰後依賴製造業之路不能再繼續。日本製造業佔整體經濟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28%,跌至前年的22%。有論者認為日本應加強信息科技及軟件業務,尤其是日本在機械人、替代能源等高端產品仍有優勢。但有專家指出,就算是在該領域日本亦難言穩勝。新力製造的數碼walkman工程技術上較iPod更出色,但卻遠不及iPod受歡迎。專家指日本製造商太執迷於工程技術,但卻忘記在設計及使用上照顧消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