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在中國的擴張始於1980年代中後期,發展於1990年代,盛於2000年之後。聖誕節已經成為中國年輕人熱衷的“狂歡節日”,各大城市大大小小的商家更是將其視為重要商機,賓館、酒店、酒吧、餐廳、店鋪紛紛推出各種各樣的促銷活動,大街小巷站滿“聖誕老人”;在城市主要娛樂區,聖誕平安夜是一個不眠的狂歡之夜,酒吧、迪廳平均收入更是高達數萬、數十萬元。聖誕節已經從宗教儀式徹底蛻變為商家和消費者聯袂演繹的消費盛宴,其中美式文化仍然是幕後主導——大片中的聖誕情結、娛樂方式、聖誕禮俗、英文歌曲,都使聖誕節充滿濃鬱的美式情調,並最終定格為最重要的城市時尚之一。
相比之下,在中國本土,無法回避的現實是,春節在很大程度上與五一、十一甚至聖誕、元旦的面目越來越相像:看電視、逛街、購物、旅遊、麻將、撲克、大吃大喝、蒙頭大睡……如今各地也會推出逛廟會、年貨街、祭祖、戲曲演出等年俗,但它們多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地方戲曲、民間藝術、手工技藝等民俗集會,而是將各種商品、商鋪臨時拼凑的消費“堂會”,與傳統文化相去甚遠。在看似豐富多彩的娛樂方式中,中國春節的內核似乎在消費主義指引下逐漸消弭了。
聖誕節則背靠宗教文化,牢牢抓住年輕人這一主要消費群體,借用儀式、電影、肯德基、汽車、可口可樂等美式文化完成了強悍植入;而走出國門之後,作為符號的中國春節還遠未形成聖誕節這樣如此深入人心、影響廣泛、不可或缺的節日品牌。
支撐春節的“文化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