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師範大學學者付繼紅坦承,很難想象一個內在被抽空的文化如何抵禦聖誕節這類西方洋節的強勢入侵。春節之所以還難與聖誕節抗衡、形成全球性的文化品牌,固然與聖誕節的宗教屬性相關,但在很大程度上亦是春節空心化的必然——缺少內在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支撐,春節的認同感正在年輕人心中逐年降低;如果春節尚無法在新的歷史語境中被重新塑造、形成核心價值,獲得更多中國人內心的真實認同,自然無法走得更遠。
核心價值是關鍵
聖誕節作為典型的西方洋節,除文化要義之外,迄今已經成為西方國家或西方社會價值觀輸出、文化形象等國家軟實力的重要象徵。春節作為後起之秀也有望成為中國軟實力的代言人,但,眼下的春節還力不從心。
如果以全球視野打量中國,不難發現中國參與全球化的進程頗多曲折。中國還是一個“文化逆差大國”,以美式文化為代表的異域文化輸入已經從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對中國產生了重大影響。如何樹立春節“文化力”、如何將其打造成一個世界文化品牌,發揮中華文化的正面影響?這是中國面臨的重要課題。2005年,溫家寶總理在巴黎綜合理工大學演講時對中國的“和文化”作了深入闡述,指出“和”就是國與國之間的和平,人與人之間的和睦,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春節無疑是“和文化”、“家文化”的最大載體,首先就可以借助這個世界性的話題得到廣泛認同,再逐步樹立春節的“文化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