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我們當然也非常清楚,中西方翻譯史的發展又有其各自獨特的表現,並不完全相同。
首先,由於宗教在中西兩地社會政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不一樣,在西方,宗教有著嚴密的組織,在相當長的時期裡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甚至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在西方聖經翻譯的影響與佛經翻譯在中國的影響就不可同日而語。在中國,佛教儘管也曾經得到最高統治者的信奉和支持,但它從來也不曾成為一種全民的宗教行為,它永遠也不可能淩駕於皇權之上。
其次,由於中西兩地的民族特性差異,中華民族比較務實,而西方民族崇尚思辨,這使得兩地翻譯理論的發展路徑也有所不同:西方翻譯理論較早就出現了施萊爾馬赫的解釋學思想、洪堡的語言哲學思想,以及本雅明的解構翻譯思想,而中國的翻譯理論則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一直停留在實踐經驗感悟的層面,這也就是為什麼發展到當代翻譯研究後,兩者在理論趨向上的分叉會越來越大的原因。
把中西翻譯史兩條表面上看似互不相幹的發展脈絡組合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予以分析和描述,對中西翻譯史的發展階段根據其特定時代的主流翻譯對象進行新的階段劃分,並由此探討和揭示中西翻譯觀念演變的內在規律,這些都屬於中西翻譯史編寫領域比較新的探索和嘗試,肯定存在諸多不成熟、不周全甚至謬誤之處,在此我們懇切希望相關專家學者和師生、以及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中西翻譯簡史》 謝天振等著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