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政治對話有多個層次,學術研討會也是其中一種。 |
中評社香港3月27日電/“現階段推動兩岸政治對話到底是否適合,會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助理李鵬副教授在《中國評論》月刊三月號發表專文《現階段推動兩岸進行政治對話的SWOT分析》。作者“嘗試運用管理學中的SWOT分析法,對現階段推動兩岸政治對話的優勢與劣勢、機會與威脅進行具體分析。”文章內容如下:
自2008年5月以來,兩岸關係實現了歷史性轉折和突破性進展,正在開創和平發展的新局面。在兩岸經貿、文化、社會交流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不少人開始思考兩岸進行政治對話的必要性與可能性的問題。但從最近馬英九當局的官員和某些智庫學者的表態來看,台灣方面對兩岸政治對話持謹慎和保留的態度,認為時機尚不成熟。那麼,現階段推動兩岸政治對話到底是否適合,會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筆者嘗試運用管理學中的SWOT分析法,對現階段推動兩岸政治對話的優勢與劣勢、機會與威脅進行具體分析。
兩岸政治對話的概念及內涵
要分析兩岸進行政治對話的必要性與可能性,首先必須明確“政治對話”的概念。“對話”在現代漢語中主要有兩個意思:一是“兩個或更多的人用語言交談”,二是“兩方或幾方之間的接觸或談判”。“政治對話”中的對話很明顯指的是後者,它在某種程度上是“政治接觸”、“政治商談”或“政治談判”的代名詞。因此,“政治對話”的真正意涵是有關方面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互相磋商,交換意見,尋求解決的途徑和達成協定的過程。
大陸對兩岸政治對話有各種不同的表述。在江澤民1995年就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中,提出要“進行海峽兩岸和平統一談判”,並明確使用了“政治談判”一詞。胡錦濤總書記2008年12月31日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三十周年的講話中,用的是“探討”、“協商”等辭彙,他提出“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通過平等協商,逐步解決兩岸關係中歷史遺留的問題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而國台辦發言人的表述是,“希望兩岸雙方共同努力,為今後共同破解政治難題創造條件、預做準備”1。無論是哪一種提法,“政治對話”其實就是指兩岸之間就發展政治關係、解決政治難題進行接觸、協商、談判,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有利於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