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什麼潮流的藝術,藝術的批判性始終是一個決定性的核心價值,藝術的批判性,一個是指語言上的批判性,即現當代藝術的語言要有對上一時期語言的批判和超越;另一個是指藝術所指向的政治立場和社會態度,及其對這一立場和態度所持的一貫性。一些前衛藝術家近些年逐漸演變為商業明星,這意味著什麼呢?
請稱呼當代藝術家——商業明星
2010年2月,蘇富比和佳士得希望帶來起碼3.653億美元的交易額,相比2008年同期的9.64億美元顯然要少了很多。2008年9月以來,達明.赫斯特的蝴蝶作品價格已經下降了41%,赫斯特在近10年中的興起和衰落就像世界金融泡沫的一個縮影。同樣在中國,曾梵志,張曉剛,可謂是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上“最貴”的兩個大佬,他們的作品在拍賣市場上的浮沉或者可以部分展現近幾年來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大起大落。2004年,只有一位中國藝術家趙無極位列在世界藝術家最高價格前十位,但到2007年,10位最好賣的藝術家中有5個來自中國,緊緊跟隨在里希特和達明.赫斯特之後的是大佬之一的張曉剛。那一年,據藝術品價格網站的統計,張曉剛作品拍賣總價格達5600萬美元。許多收藏家因此陷入了中國當代藝術這個泥沼。
2008年底似乎無可避免地成為拍賣市場上的一個拐點,終結了2004年起中國當代藝術的價格神話,2008年底的紐約蘇富比亞洲當代藝術專場以851.3萬美元的成交總額黯淡收場,是蘇富比從2006年春季開始舉行的“亞洲當代藝術”專場中成績最差的一次,同時也是成交率最低的一次,211件作品上拍,只成交了137件,成交率只有64.9%。中國“拍賣明星”的表現無法與其曾經的最高紀錄相比,無法逃脫“價格零頭”的命運。
2008年底,以亞洲當代藝術尤以中國當代藝術明星們的在拍賣行的表現從2007年的頂端飛流直下三千尺為最顯而易見的分水嶺。曾梵志繪於1998年的作品《面具系列:男人和花》以360萬港元成交,而2008年5月的香港佳士得春拍會上,一幅《面具系列1996NO.6》拍出了6708萬元人民幣的天價。張曉剛繪於2006年的作品“失憶與記憶系列”之《無題》,描繪了一個男孩臉上的黃色斑點越過了他的左眼,拍出了480萬港元,相比較2007年蘇富比同期拍賣上張曉剛繪於1995年的作品拍出4740萬港元創下了藝術家的個人紀錄,2008年底的價格不過就是一個零頭。前兩筆巨額交易是在進入金融寒冬之際狂熱的中國當代藝術買家最後的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