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 以文學方式對話世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03 00:06:53  


 
  記者:我知道您在中法文學論壇上的演講,就通過河北地方戲《借髢髻》,講述一出小戲中兩個女人的瑣碎絮叨中蘊含的日常生活的精彩和鮮活,引起很多共鳴。 

  鐵凝:這樣的例子很多。如中美文學論壇上,遼寧女作家孫惠芬的演講,就是從丟失一只鴨子這樣的日常小事講起,展示了中國當下的農村和城市、家族中父輩和年輕人的生機盎然的衝突,有美,有矛盾,但充滿明亮而堅定的希望,感動了全場美國聽眾。那一刻,看著我們的作家以文學的方式言說著中國淳樸又有現代意識的親情,誠實講述著活生生而又充滿希望的生活,我不由得想到老舍先生。老舍先生曾在他的一篇小說裡描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普通英國人想象出來的中國人形象:耳朵眼裡塞著砒霜,袖管裡揣著蛇,嘴裡呼的氣是綠色的……那樣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 

  記者:這就是文學的力量。 

  鐵凝:面對面的,而非道聽途說式的,文學方式的溝通,抒發對文學、藝術、人生、世界的感知,這樣的溝通不是為了讓人們變得相同,而是為了理性平等地認識欣賞並尊重彼此的不同。平等的交流也有可能使雙方找到並感受人類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 

  像我剛才說到的聶華苓的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去年,我們邀請美國作家和中國作家一起做了一次“文學旅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旅遊觀光。大家去同一個地方,對同一個情境做文學片段練習,當場翻譯,朗讀,討論。在這種文學交流中,中國一批優秀作家確實在潛移默化中擔當了非常好的文化使者的角色。 

  積攢和建設理性而健康的文化自信 

  “在這種文化交流不平衡、不對稱的情況下,我們越是要保持我們的文化自信和藝術自信,越是要警惕被‘他者’化,也就是,不要人家說好,我們也認為好,人家不說好,我們就不自信。”——在一次文學座談會上的發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