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泉州古代書院與重教興學之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08 00:10:19  


 
  書院教育推動了當地興學風氣的形成,大大促進了人才的培養。泉州書院之設,無論以講學為重,還是基於考課為主,基本宗旨都是為社會和國家培養有用人才。泉州之所以成為“八閩勝跡無雙地,四海人文第一邦”,究其原因,關鍵是教育興盛起了重要作用,使古代泉州人才如蛟騰鵲起,群星璀璨。自唐貞元八年(792年)至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的一千多年間,泉州學術、文章、勛業、道德、政績、氣節諸多方面,代有才俊碩彥,登科舉、載志書的人物多達六千多人,其中進士近二千五百人。他們當中有民族英雄鄭成功、政治家梁克家、改革家呂惠卿、理學家李光地、文學家歐陽詹、史學家何喬遠、思想家李贄、科學家丁拱辰、軍事家施琅等等,在歷史進程中他們各領風騷,在政治、哲學、文學、科學、軍事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宋史.地理志》雲:“福建路……登科者尤多”,以至於宋人稱:“福建出秀才(此處意為進士),為天下第一。”南宋前後近150年,開進士科51次,泉州舉子榜榜有名,且數量眾多,平均每榜有18人,蔚為壯觀。這些出類拔萃的人才中,有不少曾肄業於書院,說明書院教育對人才培養的推動功不可沒。

  唐五代後,泉州官員大舉興學,積極鼓勵私學的創辦,書堂、書房、私塾家館等民間教育形式陸續出現。唐貞元八年(792年)私學出身的晉江人歐陽詹榮登龍虎榜,成為泉州歷史上第一個進士後,更激發了民間興學的熱情。書院制度正是在私學基礎上衍化而成。兩宋時期,泉州人口漸多,經濟發達,貿易繁榮,商貿往來與商業訊息的應用均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人們重教興學觀念更強。這一時期是泉州書院發展的鼎盛期,從其創辦者看,大體可分為三類:一是完全由民間人士私人創建,這類書院占一半以上;二是完全由官府創建;三是官建民助。民間捐資創建書院成為沿海富庶地區老百姓的自覺行動。千百年的歷史積澱,使得捐資書院、民間興學在泉州人文化心理意識中成為一種“功德義舉”,代代相傳,蔚然成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