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藝術:中國和西方有不同的路
問:藝術和性別的關係,是一個老話題了。性別與藝術創作是否有必然聯繫?請您對中國未來女性藝術發展的趨勢和走向,做一個預見。
廖:藝術從根本上是個人化的,而非性別化的。為了探討性別在藝術家感受和表達方式上的差異,把女性方式這個新概念提出來談,只是階段性策略。其基本點有兩個:其一,女性主義始終是一個社會和文化層面談論的問題,而非生物層次,與生物性別差異無關;其二,女性主義始終針對的是男性中心話語機制及其對人類生活模式的束縛,而不是男人本身。
我們討論女性藝術時強調女性意識、女性方式,是因為這些還處於一個薄弱、不正常和必須面對的現狀。藝術家首先是作為一個“人”生存在某個特定的語境中,當他真實地注視自己鮮活的生存感覺,尋求個人化的表達方式時,其生存語境中造成他與其他個體的差異自然就存在。如果她是一個女性,與男性不同的意識和方式也肯定就會呈現。女性身份不是一個自我標榜的標簽,而是一種無論你否定還是肯定都無法回避的現實存在。
未來女性藝術的發展趨勢,有一點是肯定的:中國婦女解放走了和西方女性主義完全不同的路,中國有自己的文化發展脈絡,無論我們喜歡不喜歡,都無法一伸腿就跨過去,或假裝自己不是從這種文化中生長出來的。女性藝術作為當代文化不可回避的問題,也必定有自己深入發展和最終解構的方式。
進入新世紀以後,女性藝術家朝著個性化趨勢發展,不需要刻意去強調作為“女性”的不同,女性藝術作為當代藝術的問題就會淡化了。(韓晶 小腳丫丫 文/圖)
相關鏈接
廖雯小檔案
著名獨立策展人、批評家,女性藝術研究者。1961年生於北京,1987年任《中國美術報》專職記者兼編輯。1993年起成為獨立策劃人和批評家。廖雯是老栗事業上的同志也是老栗生活中親密的伴侶。老栗是上世紀90年代中國前衛藝術圈的教父,而前衛藝術圈是中國男權思想的大本營,在這樣一個世界裡從事女性藝術研究,艱辛可想而知,所以廖雯直言:“做女性藝術批評最深的感受是孤獨”。作為當代藝術圈內的名女人,她在當代藝術領域取得的成就同樣可觀:獨立策展了“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女性方式”、“花非花”等著名展覽;著有《女性主義作為方式》《不再有好女孩了——美國女性主義藝術家訪談錄》《綠肥紅瘦——古代藝術中的女性形象和閨閣藝術》等女性藝術研究的書籍,在當代藝術中頗有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