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預算報告難讀懂等問題,記者對話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財政廳廳長王文童。他表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是每個人都能懂,預算報告也存在專業問題,所以不需要每個代表都能看懂。 |
中評社香港3月16日電/美國《僑報》3月15日載文《盼讀懂“國家賬本”》,文章說,民意代表依然看不懂政府預算,監督就依然不能真正到位。摘要如下:
廣州市去年公開114個政府機構的預算,極受民間褒揚。而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高強10日透露,經全國人大批准的政府預算(包括國家財政預算在內)今年起都要陸續公開。一時間,公眾心急看“國家賬本”的興趣高漲。
公共財政資金來自稅收,系“眾人之財”。一級政府,一個機構,“取之於民”的巨額稅款究竟能否“用之於民”,花得是否公平、是否有效率,公眾作為納稅人,理應有足夠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而大陸意欲塑造“陽光高效政府”,也正好將預算公開作為“透明政府”的一扇窗戶。
意外的是,作為公眾的民意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全國“兩會”上對財政預算的關注度並不高。據大陸媒體報道,一位來自湖北的全國人大代表說,他所在的小組成員甚少討論財政預算報告。而這種財政預算審議“遇冷”的尷尬,也不是今年才有的現象。
為何財政預算審議在歷屆全國“兩會”上是熱點中的“冷門”?專業知識的較高要求顯然是一個主要原因。以前的財政預算報告只有幾頁紙,充斥數據和專業術語,直接讓人看不懂。如今倒是附帶了大量的解釋資料,卻又製造了閱讀困難。畢竟,相對於外國國會每年用60%的時間審查監督政府預算,中國民意代表們一年僅集中十天共同決定諸多國策,投在財政預算審議上的時間當然更為有限,短期內想讀懂就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