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起,網絡論壇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段。上網人數的增加和身份日益多元化,涉及現實公共事務的話題逐漸成為論壇主流,無論是嚴肅的討論還是輕鬆的調侃,均與官方話語方式有著顯著的分野,具有民間特色、公民言說的特質。主導論壇話題的雖然仍舊是精英,但草根的創造性和活力已經開始初露端倪。斑竹、馬甲、頂、沙發、樓主、大俠等網絡語言開始流行。
如果網絡論壇仍然有傳統媒體的胎記,那麼,個人博客催生了全新的“自媒體”,改寫了社會媒體的歷史。有網上傳聞稱,某分管宣傳的官員初見博客,當即驚呼:“這豈不是個人辦報!”前《南方周末》記者翟明磊,則幹脆將自己的博客命名為《壹報》,直接稱之為“一個人的報紙”。
博客起始於1997年,但在中國的風靡卻是得力於網友木子美以《遺情書》命名,刊載其性愛日記的個人博客。博客彰顯自我以及影響讀者乃至公共事務的潛力由此可見一斑。截至2008年,中國博客數量已經過億。
也正是博客催生了公民報道者。無論是廈門市民為反對PX項目的散步、央視大火現場圖文報道、還是廣州番禺居民反對垃圾焚燒項目,都能看到博客的身影。而許多著名博客有千萬乃至上億的閱讀人次者,數以百計,其巨大的影響力許多傳統媒體已難望其項背。
電腦運算速度的強大和網絡的便捷,在為上網者提供自由言論空間的同時,也極大地改變了語言的生成和運用方式。政治及社會禁忌、網絡管理、內容審查,與自由表達的衝動交互作用,造就了全新的語言修辭和話語模式。諧音、變形、隱喻、借代、模擬、通假、省略、會意、拆解、重組等均是新詞新字湧現常見的手法,美眉、草泥馬、河蟹、雷人、馬勒戈壁、五毛、熊貓、有司、萱萱、弓雖以及火星文等例子俯拾即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被發揚光大、更訴諸符號和視覺:、、、法克、謝特……極大地豐富了語言寶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