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援疆”具體布局
“目前我國民族問題的主要矛盾是,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迫切要求加快發展與自身發展能力不足的矛盾。”中國社科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理論研究室主任王希恩指出,其中,發展能力不足成為加快發展的主要障礙,“要解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自我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離不開國家和發達地區的支援。”因此,權威人士透露,通過對過去13年對口援疆的實踐,和對汶川地震災後重建總結的經驗,這次對口援疆從三方面對原來的援疆布局作了調整。
其一,支援範圍擴大。受援方由過去的新疆10個地州、56個縣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3個師,擴大到新疆12個地州、82個縣市和兵團12個師。在支援省市中,新增了安徽、山西、黑龍江、吉林四省和廣東深圳市。
其中,特別強調對建設兵團的支援。目前建設兵團面臨著產業結構單一、公共保障能力不足、歷史包袱沉重等問題。有必要擴大對兵團對口支援範圍,使兵團更好地發揮推動改革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建設大軍作用,確保其穩定社會經濟的中流砥柱作用。
其二,調整結對關係。以支援方綜合實力和受援方實際困難,盡力使支援雙方強度匹配。比如,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及深圳等經濟實力強的省市對口支援貧困程度較深的南疆三地州;地域上相對集中,便於展開工作,盡可能安排一個省市對口支援一個地州或一個地州的幾個縣市和師團場;考慮雙方資源地理氣候特點,更有效做好援助工作。比如,東北三省對口支援氣候條件相似的北疆塔城、阿勒泰地區,山西對口支援同樣擁有煤炭資源的阜康市等地。
其三,重點支援基層和南疆。新疆主要困難難在基層、難在南疆、難在國家扶貧縣、邊境縣和團場。因此,要把援助重點放在基層,放到貧困縣、邊境縣和團場,放到鄉鎮和農村。
按照中央的要求,新時期對口援疆能否取得成功,關鍵在能否建立全方位援疆的有效機制。這就需要在支援資金的同時,使更多的幹部、人才、技術、管理到新疆去,把輸血和造血、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結合,形成經濟援疆、幹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以及企業援疆協同推進的新局面。
“對口支援”的汶川經驗
熊文釗認為,面對更大規模的新時期對口援疆工作,“汶川援建就值得好好總結。”在他看來,災後地方政府對口支援,是為加快受災地區恢復重建而實施的一項特殊政策,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典型的中國特色,“在汶川地震發生後,這一模式受到國外政府和研究者的普遍關注,就在於它不同於政府間一般的經濟技術合作和貧困幫扶,更不是簡單的國家財政轉移支付,此模式功能獨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