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8日,兩岸四地學者在香港參加《中山思想現代化對當前兩岸四地政經關係的影響》研討會。(中評社記者攝) |
中評社香港5月9日電(記者 王平 劉曉丹)明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兩岸都在緊鑼密鼓籌備慶祝活動。雖然在官方層面,兩岸共同紀念仍阻礙重重,但兩岸四地的學術界早已齊聚一堂,展開對孫中山思想的重新審視,發掘探討其對兩岸政經關係的現實意義。
5月8日,《中山思想現代化對當前兩岸四地政經關係的影響》研討會在香港浸會大學舉行。研討會由香港浸會大學近代史研究中心、香港中山學會和中華港澳之友協會主辦,並由中華旅行社贊助。
當天,140多位兩岸四地專家學者及社會各界人士,從八方趕來,熱烈參與這一課題的探討。學者們普遍認為,孫中山思想歷久彌新,對當前兩岸政經關係及中國未來發展之路,都有深遠的影響。會上,學者們各抒己見,提出以下這些具有啟發性和思想深度的嶄新觀點。
陳蘊茜(大陸):“孫中山符號”對中華民族文化認同日益重要
孫中山是兩岸共同的精神紐帶,對全球華人的中華文化認同,起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陳蘊茜從歷史的視角出發,闡釋“孫中山符號”的政治與文化價值。
她指出,國民黨在大陸統治期間,將孫中山奉若神明,成為國民黨重要的理論與精神來源,並在法律高度定位“總理遺囑”與“總理遺教”。台灣光復後,“孫中山符號”作為民族主義象徵,開始在台灣傳播,促進了台灣同胞的祖國認同。
“孫中山符號不僅成為政治象徵,同時也成為中華文化的象徵,這個具有雙重意義的象徵符號,對中華民族文化認同具有積極意義。”她說。
她認為,孫中山符號是民族認同的文化資源,它與孔子符號並列,成為中華文化的象徵,不僅在台灣,而且在世界範圍內,成為華人共同崇拜的對象,對華人的中華認同起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