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清明上河圖》千古謎團爭論至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28 00:09:05  


 
  真假之爭是古代書畫始終邁不過的一道坎。《清明上河圖》現世後,各種仿作紛紛出現。僅1945年從末代皇帝溥儀手中截獲的就有4本之多,一時之間《清明上河圖》真偽之辨甚囂塵上。直到1950年冬,楊仁愷先生在東北博物館庫房的贋品堆里翻出有張著親跋的《清明上河圖》,經眾專家鑒定,一致認定此本才是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真跡,版本之爭始才告一段落。

  不過,還有人認為,《清明上河圖》真跡其實有兩幅。張擇端自從汴京被金人侵占,便和家人南下避難,因思念家鄉,他又重新畫了一幅《清明上河圖》,這幅真跡也流傳至今。這一說法由於缺乏充分的遺存資料,沒有得到學界普遍認可。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景色是哪個季節?這也是爭論頗多的一個話題。金代以來對畫中描繪的是清明時節的觀點幾無異議,近代及當代美術史家鄭振鐸、徐邦達、張安治等先生均主“春景”之說。最先提出秋景說的是孔憲易先生。他在1981年《美術》雜誌第二期上發表《清明上河圖的“清明”質疑》一文,列舉了此畫八處是秋景特色。

  《清明上河圖》的名稱中“清明”二字也有三種不同的解讀。一為“清明節之意”;二是地名“清明坊之意”;三是認為“清明”是頌辭,即“清明盛世之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