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5日電/在當代藝術家中,史國良這個名字或許有點特殊的味道,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畫家,同時他還是一個和尚。他的繪畫作品也隨著對人生的不同解讀而更加富於斑斕色彩。
同史國良一起聊天,走進他位於北京紫竹院的家中,聽他侃侃而談。他講那些濃重的色彩總會讓他興奮和感動,他所創作的繪畫作品更多也是現實主義題材,充滿了張力和震撼;而身為一個僧人,出家人的思維和生活則更需要一種定力和超越塵世的徹悟,二者之間似乎有著讓常人難以解讀的地方,然而卻在史國良身上真切地體現著。不同的心境,帶給他的是不同的生活況味。
人生起起伏伏
史國良出生在北京的一個工人家庭,家裡7個孩子,他排行第六。母親是個家庭婦女,父母都不識字。1956年出生的他,從記事起就趕上了一個特殊的年代:“大躍進”和三年困難時期。小時候他和很多民工住在一起,因為當時首都搞十大建築,從全國抽調工人來北京,他父母被抽調來北京之前在河北大城縣。史國良的童年是苦澀的,當他能分辨這個世界的時候,第一個印象就是饑餓,由於當時的糧食都有定量,很多時候他吃不飽,地裡的各種野菜,什麼能吃,什麼味,怎麼吃法他都一清二楚。史國良小小的心靈深處有了擺脫窮苦命運的強烈欲望。
愛畫畫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小時候的他喜歡塗塗抹抹,看了電影回來,會把銀幕上的故事背著畫下來;從外面見到了有趣的事情,他講不清楚,卻可以用線條和圖像演繹出來。在家裡,也到處畫畫。墻上,地上,玻璃上被他畫得滿滿的。父母沒有文化,更不懂藝術,但卻知道保護家裡這個愛畫畫的孩子的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