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9日電/海底長期堆積起來的人類文化遺存比大陸上任何時代存在的遺存都要多,世界最豐富的博物館也許就坐落在海底,只是這家博物館人類還無法自由進入。中國有30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海疆,1.8萬多公里的海岸線和豐富的內陸水域,曾經輝煌的航海史更是留下了豐厚的水下文化遺產,水下考古承載著複原中華海洋文明的夢想。
水下考古在大多數時間是很安靜很寂寞的
人民網報道,“在能見度很差的海底,只要你的手離開海底固定物兩秒鐘,人就會不在原地,而且完全不知道自己會被湍急的暗流衝到什麼地方。”1981年出生的李釗這樣對記者描述水下考古。畢業於四川大學考古系的他是海南省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此次被征集到南澳。從1989年開始,國家文物局先後對五批身體素質較好的考古工作者進行過潛水培訓,號稱黃埔五期,這五期不足百名的“珍稀動物”就是中國水下考古的主力軍。李釗曾於2007年接受過專業的潛水訓練,是黃埔四期,現在的他可以背著高氧雙瓶在水下穩定地“呆”上一段時間,從容地布好探方或者布置導向繩。
南澳島,俗稱三點金海域,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節點,唐朝就開始使用,有“鄭和七下西洋,五經南澳”的記載。“南澳ⅰ號”是一艘保存完好的晚明沉船,有助於研究那個時期海船的結構。3月至7月是這一海域的黃金水下作業時間,國家水下遺產保護中心、廣東省博物館、廣東省水下考古隊和廣州打撈局4個單位的精兵強將都聚集在“南天順”打撈船上,20名考古隊員薈萃了黃埔五期的學員,幾乎是“史上最奢華陣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