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7日電/富士康接連發生員工墜樓事件引起外界對大陸新一代農民工工作條件的關注,新華社6日以“讓勞動者體面勞動有尊嚴地生活”為題,發表一篇近6,000字的專文,探討事件背後的意義。本報摘錄如後:
在工業化、市場化和城市化加速推進的時代大背景下,深圳富士康集團員工墜樓事件所引發的震動,特別是帶給人們的思考,已遠遠超越了事件本身。
富士康無疑是一家現代化的企業。然而值得反思的是,這一切為何沒能給員工帶來他們所期盼的幸福和快樂。
請看一份富士康員工的工資單:時間:2009年11月。底薪900元;正常工作21.75天,平時加班160.50時;週六日加班75小時;工資總額2,149.50元。
這名員工當月收入的60%靠超時加班掙得,總計136小時的加班,比勞動法規定的最高加班時間整整多出100時!“這一點兒都不稀奇,我們中的很多人每天加班都在兩三個小時以上。”一位富士康員工說。
深圳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對5,044名富士康員工的抽查顯示,72.5%的員工超時加班,人均月超時加班28.01小時。超時加班給員工帶來巨大的工作壓力,影響的是他們的身心健康。
從流水線上取電腦主板-掃描商標-裝進靜電袋-貼上標簽--最後重新放入流水線,忙的時候,一分鐘至少要裝七個-這是21歲的富士康員工鄢遠江八小時工作的全部內容。
“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機械的重復性勞動,而是在八小時以外不得不在流水線上繼續重復,否則,連生存都困難。”他說,儘管加班造成身心疲勞,但為了掙錢,願意選擇加班。這,代表了不少員工的心態。
中國代工企業普遍執行基本工資+“自願”加班的工資模式:基本工資高,加班就少,基本工資低,加班就多。
“用員工超時、超量、超強度的勞動追求利潤,旨在壓低成本的薪酬遊戲常常被演繹到極致。”中央黨校研究員曾業松說,表面“自願”的背後,其實是不得已和無奈。
正是他們的超強度付出,支撐著企業的高速發展,不斷書寫著速度和效率的奇跡。但富士康員工的工資水準卻一直“低飛”在當地最低工資線的邊緣。
“根本原因在於,一線員工沒有分享到企業發展的成果,收入分配很不合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調節仲裁司司長宋絹說。
為了以低附加值勞動換取市場競爭優勢,企業一再壓縮生產成本,壓縮工資成本,進而壓縮著員工業餘空間。
縱然竭力縮減員工成本,代工者的利潤仍呈下降趨勢。財報顯示,富士康國際的整體產品毛利率2007年為9.2%,2008年為6.9%,2009年僅為5.9%,一路下滑。
“如果企業的業績始終建立在員工超負荷且喪失尊嚴的勞動上,企業的生命力和競爭力將貶損殆盡,發展將不可持續。”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說。富士康宣佈,6月1日起,員工的薪資水準整體提升30%。這無疑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現在,是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為‘中國製造’賦予尊嚴的時候了。”深圳市社科院研究員吳奕新如是說。
“中國早晚要走出廉價勞動力時代,但由於人口眾多等因素,勞動密集型時代還將長期存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傳媒學教授鮑威爾認為,這裡存在一個兩難的選擇-工資過高會削弱企業的成本優勢,工資太低則與體面勞動尊嚴生活的方向相悖,而找到兩者平衡點,堪稱一個“可比肩諾貝爾獎水準的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