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2007年,國務院批准調整三峽工程移民投資概算,新增投資79.5億元,有何內情?
蒲海清:隨著移民工作的深入,過去測算的人數、考慮的情況等都發生了不少變化,國務院三峽辦已在此前向國務院三峽建委提出了在總投資內調概的報告。後來,一位在重慶掛職的公安幹部在三峽庫區調研後,寫了個報告,錦濤、家寶等多位中央領導同志都作了批示,要求針對移民穩定和庫區發展問題提出解決措施。根據調研情況,我們請長江委設計院進行科學測算,中咨公司等權威機構進行評估,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各部門一起審議,最後經國務院三峽建委會議確定了具體調概事宜。
《瞭望》:當初可行性論證結束時,推算出來的移民人數是113.2萬,現在三峽辦公布的移民人數已達到了近130萬,為什麼?
蒲海清:人數增加有幾個原因:一、當時一部分是逐村逐戶統計,一部分是根據以往普查資料推算,這樣不會很精確,就算全部是實測,也存在沒有戶口的人居住在淹沒線下等情況;二、占地移民增加,當時算得不夠,後來遷建占地擴大了;三、外遷移民增加,比如一家8個人,只有6個人需外遷(另外2人的土地或房屋在水位線上,不需外遷),實際上剩下2個人也得遷走;還有超生、婚嫁問題,避災遷移等等,各種因素叠加。
《瞭望》:政策調整是否說明當時估計不足?
蒲海清:三峽工程通過幾代人的勘察、調研、測算、論證,我認為是我國做得最深入、最細致,設計和概算都比較精確的一項工程。最近二十年來,我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三峽工程總投資仍未超過概算,你能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嗎?移民投資超過最初的概算,而工程投資節約了,這一增一減,正說明符合中央提出的“以人為本”、“建設生態文明”的大方針。
我認為要與時俱進地認識這些變化,我們不能要求當時的設計者一定要準確預測到這些,比如誰能想到今天農民不交農業稅、小娃娃讀書不交學費……不能簡單講“估計不足”。當然我也贊同陸佑楣院士的說法(注:原三峽總公司總經理陸佑楣在接受本刊採訪時稱,“資源所在地的居民沒有得到資源開發的好處,這是大的分配不公的問題”,建議三峽電力提價回哺庫區。參見本刊今年第12期《陸佑楣答疑三峽工程》),要從三峽發電利益中出一部分用於庫區建設。我覺得每度電2毛5分太便宜了,不利於我們發展清潔能源。起碼要3毛,增加5分錢,這樣一年就有約50億元,解決庫區的問題。
“重大工程都應有後評估”
《瞭望》:現在三峽工程基本完工,在做後續規劃,但陸佑楣不贊成“三峽工程後續工作”這個提法,你怎麼看?
蒲海清:“後續工作”是我考察巴西伊泰普水電站回來後提出來的。陸佑楣院士說的是對的,按原來的設計,工程任務完成後應該有個句號。但我說的也是對的,三峽工程完工以後,要考慮後面的工作還需要做什麼。我們研究這個問題的時候,有人說叫“三峽後”,有的說叫“後三峽”。叫什麼不重要,關鍵是後面的事情應該幹。
按全國人大批准建設三峽工程的決議,三峽工程初步設計的建設內容、任務已經基本完成。中國工程院做了階段性評估,認為“三峽工程規模宏大,效益顯著,影響深遠,利多弊少,是一個偉大的工程,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傑出工程的代表”,“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將得到廣泛而久遠的稱頌”。對這一段應該畫上一個句號了,根據現在的認識,三峽還需做什麼應有一個規劃,工程院在論證時也提出了好的建議。
《瞭望》:對後面的工作,你有何具體建議?
蒲海清:首先,我建議結合重慶的城鄉統籌試點,把庫岸周邊地帶的一部分人搬出去,建立庫周生態屏障區,這對解決面源污染、保護一庫清水以及庫區減載等等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我還強烈呼籲把三峽工程作為全國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巴西人提到伊泰普,沒有不伸出大拇指的,他們為之驕傲。伊泰普從發電收入里拿出一點錢,還有社會上募點資,成立了一個辦公室,專門負責接待參觀,改造過去的工棚,用計算機把建設過程全部記錄下來,巴西的學生、各國公眾去參觀,有專門的講解員。這就是愛國主義教育。我覺得巴西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三峽工程是中國人的頂呱呱,世界一流,是集中國人民智慧的一個偉大創舉,可以說是功在當代、利及千秋的偉大工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為什麼不把它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應該免費參觀,可能的情況下還對參觀的中小學生提供免費午餐。
還有一個建議,要理順流域管理體制。美國有一個田納西流域管理局,管七個州的資源分配,49個水庫,統一調度,不浪費一滴水,發電利潤統一分配到七個州搞建設。我們長江流域的管理也應該有一個統一的管理、調度,這一點我也贊同陸佑楣院士的意見。金沙江上有723個裝機5萬千瓦以上的水電站,至少是做過初探的。其中有民營的,有股份的,有國有的。如果將來一起蓄水,下面怕是會斷流。國家必須有統一的、有權威的調度,而且要像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現在的管理一樣,由一位副總理來牽頭。這個事情太重要了。
再一個,三峽工程是全國人大通過的,這是尊重民意的體現,是民主的決策,科學的決策。既然是全國人大通過的,就應該在全國人大的監督下,看這個工程建設的情況如何。重大工程都應有後評估,重大政策也應有後評估。工程最終驗收要到正常運行一段時間後,至少三年,但現在工程基本完工,應該有個說法,起碼要把中國工程院做的階段性評估告訴全國人大代表,告訴人民,三峽工程究竟做到什麼程度,是不是該完工了,還有什麼工作要繼續做。(來源:《重慶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