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之風與文化繁榮要求格格不入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副總裁劉伯根認為:低俗文化的沉渣泛起,背後存在著唯利是圖、獲取利益的動機,但決不是市場經濟的必然,更不是出版產業正在進行的文化體制改革的必然。恰恰相反,這些現象是與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要求格格不入的。我們應該看到,一些低俗文化的湧動,既與當今社會文化,尤其是影視、互聯網帶動的“娛樂至上”潮流有關,又與我國文化發展不夠均衡、文化表現形式不夠多樣、文化創新能力亟須提高、文化核心價值觀亟待加強有關。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范軍進一步分析說:出版低俗之風產生動因比較複雜,一是指導思想上的偏差,比較流行的錯誤觀點認為,自由化和低俗化是新聞出版業發展一個不可避免的傾向,可以給出版物帶來更多的受眾,是獲取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為此,不惜以低級趣味迎合讀者;二是經濟利益的驅動,有些新聞出版單位在市場競爭壓力下,不是苦練內功,依靠提高內容質量和創新機制來贏得市場,而是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在某些采編人員心目中,出書辦報除了尋覓各種“轟動效應”的賣點以外,什麼正確的輿論導向,什麼政治意識、大局意識,都可以不顧;三是個別從業人員業務水平不高,缺乏正規培訓,出書辦報理念混雜。
讓低俗文化讀物無法獲利
對於一些出版物出現的低俗之風,廣大讀者十分反感,社會輿論強烈譴責。劉伯根認為,首先我們要改變認識誤區:低俗之作能實現利潤。事實上,低俗文化在全世界都遭到反對。比如美國,專門制定了向未成年人傳播淫穢色情的法律;製造和傳播低俗文化,就是在以身試法;比起優秀的、受到大眾歡迎的作品,低俗讀物是難以產生收益的。因此,我們也要從銷售渠道著手,明定規則,讓低俗文化讀物永遠缺乏正規、廣泛的銷售渠道,缺乏獲利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