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北京的棗文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06 00:01:01  


 
  鮮棗含豐富的維生素以及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等,民諺雲:“每日吃三棗,一輩子不顯老”。形形色色的棗食品,豐富了北京人的生活,人們除鮮食外,把棗加工成烏棗、蜜棗、醉棗、棗酒、棗泥、棗糕各種風味小吃。

  北京的棗樹和老北京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四合院裡1株樹,往往延續著幾代人的情思。隨便問問那些老棗樹的主人們,懷舊的閘門會立馬為你打開。

  崇文區南官園胡同27號有1株百年棗樹,新建從台基廠到天壇北門的馬路時,按設計,院子正在馬路中央,棗樹保不住了。媒體披露《南官園有棵棗中寶》的消息後,前去看望的人絡繹不絕,其中不乏專家學者,紛紛為保護這棵古樹出謀劃策。

  東四四條41號大雜院裡,住著一對異國情侶:荷蘭貴族的後裔楊.米拉老人和她的丈夫楊寶祿。楊.米拉40多年前來到北京,1960年初與楊寶祿結為伉儷。結婚當年在院中種了2株棗樹、1株核桃、2株香椿作為紀念。棗樹是北京郎家園品種,這樹伴隨他倆度過無數風風雨雨。現高過屋頂,枝繁葉茂,年年果實累累,成了這對異國情侶矢志不渝、真誠相戀的象徵。

  北京人並不滿足於保護現有的棗樹,近年來也為老棗樹的未來憂慮,因為在大規模房地產開發中,老棗樹的生存正受到嚴重威脅,於是有人想出了“克隆”棗樹的新辦法。延慶縣農民段自明與京城老人朱燕鸞1997年開始在大榆樹鎮大泥河村,開墾荒山,種植嫁接國內瀕臨絕跡和國外有特色的棗樹共40餘個品種,在深山中開辟了一座活的棗樹博物館。這個園子收集京城多位文化名人故居的枝條樹苗,通過嫁接,使這些文化名樹的生命在這裡延續;海淀區農科所高級工程師謝進保老人,從2000年開始收集各地瀕臨滅絕的古棗枝條,這些古棗的後代,為北京市民呈獻了各種蜜甜、酥甜、面甜、酸甜、香甜、酥脆、幹脆、濕脆等不同的美味古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