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如何看待國學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3 00:01:49  


 
  4 這也涉及到文化傳統與民族精神的關係。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命根源之所在。中華民族的精神是在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中滋養、壯大起來的,因此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態及其內涵是不能離開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得以形成的主要土壤和環境。民族精神是一以貫之的,但其表現會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因此有時彰顯而發揚,有時黯然而平淡。應當說,人們越有文化的自覺,民族精神就越能充滿而完整地得到發揚。國學熱表明,與中國在世界崛起相伴隨,中國人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態度已經或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正在經歷從自在轉變到自覺的過程,這正是弘揚民族精神的關鍵時期。國學熱所體現的正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的開始。文化自覺就是認識自己文化的發生、成長、發展的歷史,認識自己文化的獨特性、存在價值及其普遍意義,把個人連接、融入到這一歷史文化長河中建立文化認同。對於中國文化這一連續不斷的古老文明而言,文化自覺是促進文化復興的重要條件,文化自信促進了文化自覺,增強了民族生命力,振奮了民族精神。在這個意義上,當前的國學熱是中華文化復興的初級階段的文化標誌。

  5 同時,國學熱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在建設精神家園方面對本土的傳統資源的熱切渴求。社會轉型需要一種與革命時代不同的意識形態,由此促進的文化轉型,構成了當代文化景觀的大背景。在現代化市場經濟發展的同時,社會道德秩序和個人安身立命的問題日益突出起來。社會道德秩序的建立離不開傳統道德文化,這已經是後“文革”時代轉型期執政黨和人民的共識。安身的身,立命的命則都歸結到心靈精神的安頓,從而心靈的需求比以往更加突出。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人與人關係的新的變化,也使得青年一代在尋找人際關係處理方法等方面把眼光轉向古老文明的人學智慧。中國古代文化的寶庫已經成了現代人待人、處世、律己的主要資源,與其他外來的文化、宗教相比,在穩定社會人心方面,傳統文化提供的生活規範、德行價值及文化歸屬感,起著其他文化要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幾千年以人為本的傳統文化,在“心靈的滋養、情感的慰藉、精神的提升,以及增益人文教養”方面,為當代市場經濟社會中的中國人提供了主要的精神資源,在心靈穩定、精神向上、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