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日電/近期監管層對房地產信貸尤其是開發貸款風險發出密集警告。記者調查發現,在持續的樓市調控下,部分開發商已出現資金鏈緊張風險,除了求助代價高昂的信托融資渠道,不少小型開發商無奈選擇出讓股權。
開發商融資渠道狹窄
新華社報道,銀監會近日召開第三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議,房地產貸款風險成為關注的重點之一。會議通報了前期壓力測試結果,在房價下降30%、利率上升108個基點的前提下,樣本銀行房地產不良貸款率將上升2.2個百分點,稅前利潤下降20%。
“部分房地產商存在資金鏈斷裂現象。”監管高層人士稱。
樓市交易持續萎縮,開發商銷售資金回籠不暢,令開發商資金鏈吃緊。而銀行信貸的持續收縮,也令開發商苦不堪言。監管部門近期對“銀信合作”亮紅燈也讓開發商融資渠道越發狹窄。
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說,當下只有信托公司直接發行的集合信托產品還算通暢,但房地產信托融資成本非常高,給投資者的回報率基本要在15%左右,這意味著房地產企業的綜合融資成本在28%左右,在樓市下行、銷售萎縮的情況下,這幾乎難以維持。
信貸總體風險可控
事實上,此前各家銀行均已按照監管部門要求進行壓力測試,各行測試結果似乎表明,房價下跌30%不會對銀行信貸質量帶來實質性威脅。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信貸風險不僅表現在金融機構個體,更要警惕金融系統性風險。趙慶明表示,衡量房地產貸款的風險,不僅僅局限於房地產行業,還包括鋼鐵、水泥等相關行業的隱含風險,以及以土地收入為擔保的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土地儲備貸款等信貸風險。
然而受訪專家亦表示,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住房信貸比重仍然處於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加上中國銀行業近年不斷提高撥備覆蓋率等監管指標,中國房地產信貸總體風險可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