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社會上對版畫的陌生,和高中同學們對版畫藝術的好奇,王攀誕生了成立版畫工作室的想法,他想用銷售和培訓來推廣這門令他痴迷的藝術。畢業時,他也嘗試著應聘了十幾家公司,為的就是考驗自己的樂趣,最後,他把幾份年薪5萬元左右的工作都拒了。
而工作室的第一個客人來自“百度知道”。王攀和夥伴們瘋狂搜索喜歡版畫的網友,向他們推薦自己的工作室。不久之後,一個在杭州上高中的溫州少年,應邀參觀了工作室舉辦的展覽,並交納了800元學費,在這裡創作了自己的版畫作品。同時,在老師的幫助下,工作室聯繫到了一批小學生生源。此外,零零散散的,賣掉了幾十張作品。
更令王攀自豪的,是上城區青少年宮夏令營帶著四五十個孩子來觀看了他們的教學全過程,對方的老師向他們請教如何進行版畫教學。但市場對版畫的陌生,依然令他們覺得艱難。“路子沒有打開,砸渠道、疏通客戶都需要花錢,但錢不知道從哪裡來。”王攀發現,許多人願意欣賞版畫,卻沒有想過要掏錢買,或者付費接受這樣的藝術熏陶。學校老師們建議他們努力推廣幼兒培訓和退休人員市場,“但我們有不同意見。我們期待的是70後、80後的熱忱,只有青年人普遍了解版畫之後,這門藝術才可以真正推廣開來,市場才能夠建立。”
但現實是,一年以來,沒有一位18歲以上的成人,上門接受版畫培訓。“最難的就是客戶,我們在百度、豆瓣等網站上‘撒網捕魚’,平均每個月只有一兩個客戶來問,每次接到電話都很興奮。”
作為美院的畢業生,王攀和大多數同學一樣,不為生計發愁,“哪怕只是靠接活,也完全可以養活自己。”但為了養活公司,王攀開始試著做些小小的妥協,濱江的工作室開張後,他還要開辟素描和書法班,以期吸納更多客源。“最重要的是怎麼樣讓公司正常地運轉下去,而不要成為社會的拖累。至於怎麼樣擴大版畫的市場,那不是我們能做的,那是整個社會的事情。”(林梢青)
業內解讀
與國畫、油畫系學生懷揣“天價藝術家”之夢相比,版畫系的學生顯然更為務實,他們清醒地面對著專業給予自己的優勢與劣勢。與版畫系專業對口的就業面特別窄,要麼就是地方版畫院,要麼就是水印工廠、廣告公司的絲網工廠和高校的版畫教育,但這些招人名額每年都鳳毛麟角。版畫系每年畢業生都穩定在50名左右,每屆真正從事版畫工作的畢業生,不到5位。
但因為造型能力突出和基本功扎實,版畫系同學的轉行尤為順利,每年都有不少高校和公司指定要版畫系畢業生。只要是藝術類相關行業,他們經過簡單培訓,上手特別快,其轉型的“不費吹灰之力”,在美院師生中有口皆碑。“版畫系學生的就業能力特別強,因為老師一直在做引導,讓他們有超強的適應力。
這幾年,老師們的觀念也在變化,學生不可能個個都成為藝術家,要多方位去引導他們。而同學們就業的腦子越來越靈活,觀念也與以往不同。尤其從2008屆開始,對就業有了更高起點的要求,期望值比較高。最明顯的是,自主創業的學生多起來了。如果沒有特別滿意的去處,更多人願意自主創業,有畢業生開動漫公司、辦培訓機構,已經有三五個同學做得很成功了。一個上一屆的畢業生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動漫公司,今年還吸納了三四位學弟學妹就業。還有07屆和08屆的三位畢業生,在杭州辦考前培訓機構,都已經走上了擁有幾百位學員的規模化機構。
——桑宏毅(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學生黨支部書記、輔導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