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悅
籍貫:杭州
學校:上海戲劇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
狀態:在讀研究生
“一集劇,開價是3000元,到我這裡可能只剩五分之一。”
——吳悅
職業與現實大碰撞
拘謹+尷尬+過度透支
吳悅個頭不高,穿一雙流蘇“匍匐”到腳趾上的涼鞋。她坐在那裡的時候,身上沒有一絲咄咄逼人之感,但你還是很快能從30多個人的咖啡廳裡找到她。這個姑娘並沒有攤開《中國編劇新論》作高深莫測狀,但凡才女,從來都不需要以這種方式貼標簽。
遞上名片的時候,吳悅臉上閃過一絲拘謹,隨即便保持禮貌距離微笑,散發出“朋友,你好嗎”的親切感。名片上的頭銜,初看第一遍很難找到主語,“上海戲劇學院研究生會學習宣傳部部長”,“不幹啥事的。”她隨口開脫,又覺得這個例子不大妥當,“我這個人活動能力弱,只能窩著讀書。”
這是一頓文人味兒大過工作味兒的下午茶,從吳悅的表述來看,連接她和學校的仿佛只是一紙文憑,但談話的順序卻有些相反。因為當年喜歡倒騰些梨花帶雨的詩歌,吳悅報考了上戲這個“黃埔軍校”,畢業時卻進退維穀——她仰仗京、昆、越劇“優孟衣冠”的保護層,又擔心“編劇”這個職業跟現實碰撞時太易碎。
繼續讀研,與其說是守望機會的延時賽,還不如說是一記蓄謀已久的“擦邊球”。吳悅說,她曾經有個師姐,畢業後滿心歡心去了上海昆劇團。兩年時間,團裡始終不敢把任何一部大戲交給這個年輕人捉刀,“一氣之下,她直接辭職,跟老公外派去了斯里蘭卡。”
在大牌編劇占據塔尖,流水線編劇急吼吼搶錢的時代,留給塔底後生們的空間,確實談不上有多少“海闊憑魚躍”。
在學校的時候,吳悅也曾幫某些有頭有臉的編劇做過槍手,只不過一部電視劇“輾轉”到她手裡,已經是“三道或四道販子”了——名家托導師,導師托愛徒,愛徒托學妹……這張人情和商業交織的古怪的網,實在沒法讓吳悅對“編劇”產生太大的好感。“一集劇,開價是3000元,到我這裡可能只剩五分之一。”有時候,人情的過度透支,甚至會讓吳悅做“義工”:“一部戲,說不拍就不拍了,前面的都白寫。”
堆在眼前的數據,讓吳悅又有些慶幸,自己視妥帖為藝術的做法,怎麼說也不算不靠譜。他們那個班的同學,28號人,目前從事編劇本職的人數竟然是0。聽起來,這份尷尬讓人有些喘不過氣來,但吳悅的神情卻沒有什麼不自然。開始念研究生後,她仿佛成了個局外人,至少是暫時的局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