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1日電/9月6日上午十點半,從九州港下船抵達珠海,一座綠化優美的城市映入眼簾,記者在打的前往市區的路上看到,珠海沒有高樓大廈,沒有幾棟寫字樓,沒有熙熙攘攘的人流,有的只是一片片安靜的花園住宅。
這裡曾經點燃過不知多少南下淘金者的夢想,但幾乎都在這裡折斷了翅膀,有多少人來了又走,其中不乏像史玉柱這樣敗走珠海後東山再起的傳奇人物。
以梁廣大為代表的珠海領導班子,因為某些政策爭議過大,讓珠海走過一條條彎路,依靠政策發展的30年,珠海失去了太多發展的機會,今天,珠海還有多少機遇可以重來?
安靜的特區
華夏時報報道,“珠海環境好,適合養老。”記者剛坐上前往市區的的士,出租司機就笑著對記者說,“珠海的人太少了,賺錢難。”
9月6日晚8點半,在珠海最漂亮的情侶路東面海上,只擺了四只船的煙花燃放著,以此慶祝30年的生日。同一天,深圳的煙花卻響徹了整個城市的上空。鮮花與鋪天蓋地的讚美聲簇擁著深圳,相比之下,珠海則顯得沉悶而冷清。
不同的發展速度,反映在城市的表情當然也不同。
在珠海的市中心,位於漂亮的香華路街道北邊,靠近電信大樓,一棟三層的爛尾樓依然靜靜地躺著,這就是爛尾了13年的巨人大廈。2009年12月,史玉柱重回珠海投資,但已患了恐高症的他,只修建了三層研發辦公樓。
從橫琴大橋出發,記者坐摩的圍繞著橫琴島裡外轉了一圈,絕大部分土地依然是原始的農業地,一片片香蕉種植園,一個個養魚的池塘,方圓一百餘平方公里的島嶼上,人口不超過3000,很難讓人想象這是一個發展了30年的特區一隅。
自2009年8月14日國務院正式批復《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方案已過去一年,用墻圍起來的橫琴新區住宅項目依然雜草叢生,長隆集團的游樂項目也還在平整土地,十字門中央商務區荒地上只是高高竪起了廣告牌,高新技術產業區、科技研發區、文化創意區等大項目原計劃三年完成首批項目,但目前還只是停留在規劃圖紙上。
9月7日,沿著港灣大道一路北上,記者來到珠海一直致力於發展的國家級高新區主園區唐家灣鎮,已建成三年多的11棟軟件產業區綠樹成蔭、環境宜人,但辦公樓大多空著,其中整個B1棟都還沒裝修,在A1棟15層的南方創新科技大樓裡,僅有7層有辦公的,且未用滿。
記者走進第10層的現代傳播(珠海)科技有限公司,近千平米的辦公區,僅有一位前台的姑娘在值班,數個書櫃上,整齊地擺放著各種雜誌,辦公桌上除擺放了幾台新電腦外,別無他物,絲毫沒有辦公的痕跡。
而珠海已經喊了20年開發西部的大西區,北面蓮洲鎮依然是落後的農村,南面依稀可見一些工業廠房,西部總共1000多平方公里未開發,連片的土地可以用一望無際來形容。
爭議政府決策
珠海作為特區,發展速度跟深圳不可同日而語,發展30年,經濟甚至還比不上普通的中山、東莞等城市,飽受非議。
“珠海的先天條件就不一樣,坐落在珠江西部,挨著只有博彩業的澳門,輻射不大,而且交通又差,發展起點難。”珠海前市委書記梁廣大對《華夏時報》記者談起珠海的發展不足,把首要原因歸結於外因。
但記者採訪的多位經濟學家均認為,珠海不成功更多的還是內在決策出了問題,在上世紀80年代香港和國外的產業轉移大潮和經濟發展中,珠海沒有把握住外資外企進入時機,沒有發展實業經濟的基礎,失去了第一桶金,首先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1983年,梁廣大上任珠海代市長後,為了保護環境,對珠海的產業發展設置了很高的門檻,一般的“三來一補”和稍微有點環境污染的企業一概不要,使得中小企業很難進來創業,他們只好轉移到中山、江門、東莞、惠州等珠三角城市。
“珠海的企業平均稅負水平在珠三角都是最高的,政府對中小企業政策扶持力度很小,小企業畏懼過高的創業成本,一般來了承受不起就走了。”廣東當代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楊正滸告訴記者,他在去年初對珠海中小企業做了調查,自建市以來,總共吸引了23000多個企業,但活著的只有4000個,存活率只有18%。
而梁廣大貫穿始終的思路就是要優先解決海陸空交通,建設大項目,於是舉債投資,將大量的資金用於填海造地建橋鋪路,他先後規劃了國際機場、高欄港、廣珠鐵路等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