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大偉:美國是世界上第三大出口國,出口的商品和服務範圍很大部分都集中在中國,包括諸如大豆和肉類的農產品(20.16,1.16,6.11%)、諸如飛機和用於各種行業的生產設備以及各式服務。這種服務包括金融服務、電影、到美國旅遊以及為在美國各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提供的服務等等。當然,如果中國可以減少對某些產品的進口限制,那中國的消費者就可以享受到更多從美國進口的商品和服務了,比如說增加外國電影在中國公映的數量。中國的朋友們經常說,只要美國對軍事方面高科技的出口管制體系進行改革,那美國就可以向中國出口更多的東西,而且奧巴馬總統也已經宣布打算這麼做。但是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在美國向世界出口的所有物品中不及1%涉及到了出口管制。同時,美國也向中國進口了各種產品,甚至遠遠超過對其他國家的進口。所以,中國應該讓自己的產業鏈進行升級,這樣才能使得美國今後從中國進口更多的經過精密製造的產品,這應該也會是一種趨勢。同時,中國正在喪失製造鞋類和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成本優勢,這樣的話就會有越來越多的生產向低工資的發展中國家轉移,比如說從中國轉向越南和孟加拉國。
《中國經營報》:自從危機發生以來,中美進出口貿易被頻頻發生的反傾銷事件蒙上陰影,你認為這種趨勢是否還會加劇?造成貿易摩擦加劇的原因是什麼?
杜大偉:隨著中國加入WTO,中美貿易量在不斷加大,雙邊的摩擦加劇我一點都不奇怪。這種摩擦不僅僅存在中國和美國之間,而且中、美分別和其他的主要貿易夥伴之間也存在貿易糾紛。但是重要的是,中美雙方已在戰略與經濟對話以及中美商貿聯合會上承諾貿易爭端必須在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框架內解決。美國認為,我們的貿易法規執行情況完全符合世貿組織的規則,包括貿易救濟措施。中國同樣採取了貿易救濟措施。2009年,美國的貿易救濟措施對從中國進口的3%的產品產生了影響,而中國的貿易救濟措施用在了從美國進口的4%的產品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