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踏進同一條河
中美在上述問題上的態度與交鋒,其背後也有兩個大國的戰略考量,或者說崛起大國與守成大國相處之道的調適與探索問題。哲人說過,“人不能踏進同一條河中”,這同樣適用於中美關係。世易時移,今天的中美關係已經絕非建交時候的兩國關係了,不僅中美關係的實力天平發生了利於中國的變化,實在而鮮明,而且人們對中國經濟總量何時超過美國的討論,也絕非“天方夜譚”,而是一種現實的預期和實現的可能。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個正在上升的中國,與一個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一個相信自己是“上帝選民”的美國,它們之間的相處之道的調適與探索,在戰略層面決定了中美關係會在顛簸中前行。
上升的中國,決定了其國家利益的內涵與外延是在不斷地擴展,這不僅體現在要保護身影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國公民的人身安全,7月份發生的馬尼拉慘案已經凸顯和提示這個問題的迫切性,也不僅體現要關注足跡擴展到海外的中國企業的利益,更體現在要以怎樣的方式維護事關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根本問題,維護海上通道的暢通和確保經濟發展的能源安全。面對一個不斷發展的中國以及自然延伸出來的國家利益要求,美國以怎樣的心態面對和以何種方式應對,是中美關係能否平穩前行的一個核心因素。就目前的觀察來看,美國似乎是要在戰略上壓制中國的核心利益圈,所以才會“攪混南海”,努力在南中國海爭端問題上插進“美國的腳”;不過,我們在耳聞中美爭吵的同時,也聽到美國政壇老兵基辛格博士等人的建言,要求美國要謹慎應對中國的上升,避免英德競爭模式的重演;此外,我們也看到,中美爭吵在繼續,對話也在延續,兩國的高層頻繁會晤,商討解決問題的渠道,甚至最鷹派的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先生也不斷放風,試探訪華的可能性,因為中美都清楚地知道,除去金融危機、朝核問題、伊核問題等全球性問題的合作需要,出口占GDP的60%和所持外匯比例中美元占65%的中國,也是美國的第一大債權國,這才是中美兩國經濟的“相互確保依存”,是兩國關係的一塊實在而又實沉的“壓艙石”,推動中美關係沿著一定的軌道相對安全地前行,而且中國國內經濟結構的轉型與美國國內實力的重塑等核心問題,也會促使中美兩國冷靜思考,讓雙邊關係在爭吵中回歸原位。
(作者系同濟大學亞太研究中心危機問題研究室主任、牛津大學訪問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