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敵對心態是建立兩岸深層互信的“軟干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24 00:21:35  


 
  (二)大陸民眾對台心態的主要表現

  1,大陸民眾拒絕“台獨”分裂,仇視“台獨”分子及其政客

  大陸民眾對台灣從未有所謂“敵對心態”,反而有著血濃於水的親情和好感,始終把台灣同胞當成一家人。也因此,大陸民眾對台灣來客從不架設心防,從來敞開心扉、赤誠相待。也正因此,大陸民眾對台灣社會每到選舉期間就有人大肆攻擊大陸,甚至暴力對待大陸赴台官員,一些民眾還隨之起舞相當不理解,更相當不認同。每到此時,大陸民眾對台灣人民的滿腔熱情、柔情就會頓時化為滿腹委屈,甚至憤怒!儘管如此,大陸人民並未將這種不滿甚至憤怒轉嫁到全體台灣同胞身上。

  如果說大陸民眾對台有敵對心態的話,那也只是針對“台獨”分裂勢力的,體現在對“台獨”分裂的高度戒備,對“台獨”分子及其政客絕不姑息,對李登輝、陳水扁當局的“台獨”施政相當反感。在這方面,大陸民眾與官方的立場、心態是一致的,也是一以貫之的。大陸朝野視“台獨”分裂勢力為敵我矛盾,因此,對“台獨”分裂勢力的打擊從未手軟,兩岸關係發展至今,可以看到鮮明的統“獨”鬥爭這條主線。正因大陸朝野有著上述高度共識,大陸官方的反“獨”政策才擁有深厚的民意基礎。

  筆者認為,大陸警惕分裂、仇視分裂分子及其政客的民意基礎,並非官方教育的結果,而是出於民意的本心。這就是:追求國家統一,維護國家主權、領土的完整,既是中華文化中以“孝悌”、“忠義”為核心發展出來的愛國信仰使然,也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擺脫民族壓迫、共謀民族富強的共同追求,其中浸透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民族悲情、民族振興的強烈願望。

  明清以來,面對西方列強的一再入侵,不論大陸和台灣,兩岸的中國人為保護國家的領土、主權不被分割而寫下了一頁頁浴血奮戰的光輝篇章。大陸的民眾不僅知道“三元里抗英”、“義和團起義”,更將把台灣從西方列強手中收復回來的鄭成功視為民族英雄,不僅為他著書立傳,更矗其塑像於美麗的鼓浪嶼海濱,供更多的後人緬懷瞻仰;大陸人民不僅牢記“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更沒忘記“甲午條約”,這些是兩岸中國人心中共同的歷史恥辱與傷痛。正因為西方列強體認到中國人民寧死不屈於外人統治的堅強意志,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收拾起直接統治中國之野心,中國大陸才免於淪入殖民地的境地(半殖民地)。但面對台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大陸人民沒有漠然視之,更沒有幸災樂禍,先有革命志士奮起推翻腐敗帝制之辛亥革命,後有長期的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而大陸的抗戰與台灣同胞各個層面、各種方式的抗日鬥爭相互輝映,最終共同完成了推翻殖民壓迫的艱巨的民族使命。

  所以,大陸人民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神聖不可分割是有著深厚的歷史傳統的,它早已深入到中國人的骨血之中。也正是基於這樣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傳統,對“台獨”及其它分裂勢力的敵視心態才自然而然的生成了。大陸官方批李(李登輝)、打扁(陳水扁)、對台軍事演習、封鎖台灣對外交往空間等等,都是在高度的“台獨”疑慮下,對“台獨”政客祭出的強硬政策和手段。

  2、大陸民眾對國民黨大陸政策的疑慮與不滿

  大陸民眾對國民黨的心態有著多種層面,主流還是基於歷史的淵源和兩蔣時期國民黨對國家統一立場的堅持,而對國民黨產生的歷史情感與敬佩之心。2005年4月,當國民黨主席連戰以“和平之旅”終結國共兩黨60年的隔絕歷史而首次握手時,這種歷史情感與敬佩之心噴湧而發,大陸人民對連戰一行的熱烈歡迎和高度敬意是發自內心的,因為大陸人民知道,連戰一行是在島內洶湧的“台獨”逆流與兩岸關係的嚴峻形勢下,憑著對兩岸關係的長遠思考和作為政治家無比堅定的意志、膽識、魄力而“登陸”的。大陸人民深知其重大的歷史意義。而大陸遊客在台灣偶遇馬英九時,“熱情地包圍”並以能與馬英九合影為此行最大的滿足,更是對馬英九當局大陸政策堅持“一個中國”、反對“法理台獨”等民族大義的敬佩之情以及天然親情的自然表露。

  與此相對的,大陸民眾對國民黨的不認同面,則主要是對目前國民黨當局仍將大陸作為“假想敵”的不滿,對台向美軍購的不認同,以及對其“拒統”政策的疑慮。國民黨遷台至今,台當局一直將大陸視為“假想敵”,這對大陸民眾的情感傷害非同一般。大陸民眾對台當局不放棄對美軍購的“挾洋自重”,既遺憾也不齒;對台灣方面將對美軍購視為“涉及台灣的生存利益”,既無從理解更不能認同。而除了李登輝執政時國民黨的“台獨”“兩國論”路線之外,國民黨一路走來,迄今其大陸政策主軸是“終級統一”目標下的“拒統”路線,這更讓大陸民眾懷疑國民黨人少了民族情懷而多了分裂意識,因此,才有人定位國民黨的大陸政策是“B型台獨”,甚至有人認為馬英九當局的大陸政策是搞“和平分裂”。

  此外,大陸民眾對台灣曲解大陸善意相當不滿。ECFA大陸對台灣的讓利,大陸朝野是真正把台灣民眾的感受放在心的,是百分百誠懇的。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凡是對廣大台灣同胞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去辦,並且說到做到。”溫家寶總理也以兄弟之間“雖有小忿,不廢懿親”來解說;國台辦主任王毅指出“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我們願意在力所能及範圍內,為台灣經濟發展以及增進台灣民眾的福祉辦點實事、做點貢獻”;國台辦常務副主任鄭立中則一再強調,我們對台灣人民的讓利“不委屈”,“我們從來沒有考慮過拿出來還要還回去”。這一切都說明,大陸對台讓利,是基於兩岸經濟的共同發展,振興中華民族經濟的共同責任,基於兩岸一家人的親情,所以才不以回報看付出,不以感恩論斤兩。這樣的讓利不是對台的“施捨”,不是出於純粹的“手段”和“動機”。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一方有理,另方也要有節,才能形成雙方誠意的交結。所以,台灣朝野如果因“大陸欠我們的,對我們讓利是應該的”,甚至欲以“台獨”阻力為藉口,滋生對大陸“予取予求”的心理,則將貶損大陸對台的善意、誠意,也讓大陸民眾看不到台灣社會的厚道、骨氣與大義,會激化大陸的“委屈”情緒,而形成兩岸負面心態的惡性循環。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大陸人民對台灣心態之敵我親疏主要是以民族大義而非以兩岸黨派利益政爭為標準的,大陸人民希望台灣的執政當局,特別是國民黨的執政當局,能夠在民族大義的基礎上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兩岸統一,而非以權力利益之算計、社會制度之爭議、島內民意之分歧為藉口,將國家統一目標口號化、邊緣化。

  調整心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與原則

  調整心態是為了兩岸更好的走向融合,目標是為了建立兩岸深層互信,從而為兩岸政治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條件。筆者認為,在調整心態的過程中,兩岸朝野都要貢獻力量,特別是台灣官方肩負著更大更深刻的責任。如何調整心態?筆者認為,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一些原則和方向是可以明確的,即尊重歷史、直面現實、“一中”框架、兩岸交流協商。這的“歷史”與“現實”,筆者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分界點,之前視為歷史部分,之後迄今都視為現實部分。我們既不能以現實情況掩蓋歷史史實,也不能只講歷史,不看現實。而在兩岸調整心態的過程中,必須維護“一中”原則(暫時可不必強求“一中”內涵的共識),並伴隨著兩岸交流特別是文化交流以及經常性的溝通、協商,培養、鞏固雙方心態的正常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