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公開把中國稱作 “替罪羊”。《華爾街日報》14日將美國的這股風氣稱為“銅鑼秀”。該報說,電視競選廣告將中國描述為經濟低迷時期不祥的國外勢力。民主黨聲稱共和黨支持的減稅政策使大量就業機會流向中國,共和黨指責民主黨的聯邦預算赤字迫使美國向中國借債。美國《民族》雜誌說,2010年選舉季抨擊中國之風令人想起冷戰,“將中國塑造成醜陋的力量,迎合了國內對中國日益上升的恐懼和怨恨”。但這可能加劇對中國人的敵意,使本已動蕩的美中關係複雜化。美國專家羅伯特.賴克在《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上撰文說,仇外和孤立主義情緒在美國泛濫。經濟的深度危機給煽動者增加了口實,他們將經濟恐懼轉化為對“外人”的政治怨恨。上世紀30年代,“外人”是外國貿易者(主要是歐洲人)、移民和猶太人。現在,“外人”是外國貿易者(主要是中國人)、移民和穆斯林。賴克警告說,指責中國不能讓公眾真正懂得症結何在,也不能讓公眾明白今後應該怎麼做。
經常攻擊中國的“美國之音”也跟那些政客唱起了對台戲,它13日報道說,美國經濟復甦乏力,失業嚴重,讓中國成為眾矢之的。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等民主黨全國領導人今年3月就開始鼓勵候選人把中國當成靶子。報道引述美國競選媒體分析集團總裁特雷西的話說,中國已經成為美國中期選舉中的“稻草人惡棍”和美國政治中的“避雷針”,有點像當年的日本。《加州海岸報》說,“在政治上嫁禍於人,這真是太容易了。事實上,中國匯率變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幾乎不可能察覺”。
日本《外交家》雜誌有些諷刺地說:你可以想象嗎,一名議員候選人推出競選廣告,自稱是一名你絕對不能忽視其外交觀點的女巫?美國特拉華州共和黨競選人奧唐納爾就是這樣一個候選人,最近她宣稱中國正密謀控制美國,還說要“透露機密信息”。法國《解放報》評論道,美國選舉中突然如此頻繁出現針對中國的選舉廣告,候選人熱衷於將對手塑造為“中國利益代言人”,恰恰說明了中國地位的提高和美國自信心的下降。這類民粹主義的選舉手段是美國選舉的常態,只是每次針對的目標不同罷了。加拿大《國際化》雜誌援引克林頓時代美國勞工部長萊克的話稱,反華廣告的始作俑者是民主黨政客,這些人不敢正視美國經濟結構失衡、貧富差距懸殊等痼疾,而寧願把攻擊目標引向中國,這樣做成本更低,對選舉的刺激效果更強。但這樣做的長遠後果是諱疾忌醫,迎合與助長美國社會彌漫的孤立主義和排外主義情緒,最終耽誤的只能是美國的“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