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省部級幹部頻繁調動 專家:任免制度常規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21 09:26:41  


 
  有業內人士指出,一字之變,內涵卻大不同。

  據了解,幹部掛職制度在我國已走過20多個春秋,目前掛職通常有4種形式:一是到下級機關掛職,即“下掛”,最為典型的是通常所謂的基層鍛煉;二是到上級機關乃至中央國家機關掛職,即“上掛”;三是到其他地區的機關掛職;四是到國有企事業單位掛職。

  但是,以往的下派掛職一般擔任實職居多,而去異地掛職和“上掛”絕大多數都是出任虛職,掛職幹部人事關係還留在原單位,掛職只是暫時的。甚至有專家直言,“掛職幹部大都只任虛職,時間又短,很容易成為官員撈取政治資本的一個手段”。

  “以往的掛職,幹部下基層後沒有實權,下派的領導權力易被架空,無法融進基層領導圈,易被孤立,幹不了實事,了解不了真實情況。”林喆告訴記者,此次“空降”幹部是任“實”職,“更有利於幹部的成長、整個地方領導班子的更新,甚至有助於破除當地宗派勢力”。

  另外,記者注意到,此次參加交流任職幹部的平均年齡為46.5歲,年齡最小的41歲,中青年幹部是主體。

  “‘空降’地方的這批幹部有3大特點:第一,年輕化;第二,高學歷;第三,大部分有基層的實踐經驗,但是基層工作經驗不足。”林喆說。

  對此,莫紀宏認為,這次交流任職的正局級幹部基本上都是副部級幹部的候選人,這說明今後國家在選擇高級幹部時,更重視候選者的實踐經驗,將來的官員將不再重複“從書本到書本,從機關到機關”老路線。

  “這也是貫徹了今年5月份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在浦東幹部學院講話時指出的領導幹部要從基層來到基層去的理念。”莫紀宏說。

  此外,據公開資料顯示,此次試點的另外一個特點是突出中央和地方的交流,“去地方一個,就從地方上補充上來一個”。相關人士認為,中央和地方幹部的兩相互補,這樣的交流可以從總體上“優化幹部隊伍”。

  結合十七屆五中全會和“十二五”規劃建議的要求,“十一五”成果的鞏固和“十二五”目標的實現都需要由有執行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幹部來貫徹。幹部用人新理念更多的是關注扎實為民服務精神的重要性和官員自身能力的結合

  在過去數月里,我國幹部在省部級崗位上的調整同樣頻繁。

  究其緣由,林喆認為,此類幹部頻繁調整是為了避免同一幹部在一個崗位上任職過久而形成宗派主義小團體,“而幹部的定期調動則可以有效地避免幹部結成排外的利益網絡”。

  此外,據了解,按照中國省部級正職官員65歲退休的規定,目前在地方省市區擔任正職的官員很大一部分將從現在起到2012年前後卸任。

  莫紀宏認為,現在官員年齡這條杠執行得非常嚴格,58歲以上的幹部就不太考慮升遷了,這意味著中國今後幾年將開始大規模“新陳代謝”。在這樣的背景下,1949年後出生的“共和國一代”幹部已經進入正部級的序列。

  今年6月,經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免去李學舉的民政部部長職務,任命李立國為民政部部長。

  “民政部前部長李學舉65歲了,他就結束了7年的民政部部長任期,由以前擔任常務副部長的李立國擔任。李立國出生於1953年,相對年輕很多。”楊建順分析說,部長退任以後由常務副部長來繼任這體現了幹部任免制度的常規化。

  “幹部任免制度的常規化跟李源潮部長最近一直講到的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理念相一致,在攻堅的關鍵階段經常有人事變動,顯示出更加強烈的幹部任免制度化的傾向,這是一個可喜的景象。”楊建順說。

  “把最合適的人才放到最合適的崗位上,特別是對中高級幹部,必須要有幾個地方的工作經驗,這樣才能掌握大局。包括從今年上半年開始,中央和地方局級幹部互相調動,實際上就是使年輕的幹部都有實際的管理經驗來保障幹部人才後備隊伍的建設,使主要幹部真正能夠掌握大局。”莫紀宏說。

  “結合十七屆五中全會和‘十二五’規劃建議的要求,‘十一五’成果的鞏固和‘十二五’目標的實現都需要由有執行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幹部來貫徹。幹部用人新理念更多的是關注扎實為民服務精神的重要性和官員自身能力的結合。”楊建順總結說。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