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特效圖。 |
中評社北京10月23日電/10月11日,國家文物局公布了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圓明園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12個項目名列其中。但是,“游樂園式的遺址公園建設”受到專家的質疑。他們認為,對遺址公園進行商業性開發的行為,違背了遺址保護的初衷;發展文化經濟,應該遏制文物保護背後的地產衝動。
假如失去歷史,你會不會恐慌?
1 如何保護?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
“大項目、大融資、大投入、大策劃”的模式受到質疑
10月20日,由文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聯合主辦的2010中國南京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開幕,來自16個國家、44個城市的市長出席了在南京長江之濱、秦淮河口舉行的開幕式。在城市建設、城市更新中,歷史文化遺產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然而破壞事件仍時有發生。
曾經被嘔心瀝血保護的古建築,卻以建設的名義慘遭荼毒。現在,以高樓大廈為標誌的新北京拔地而起,牌坊、宮門、城墻沒有了,四合院一個接一個“蒸發”掉。留下的,只有那些孤零零的紀念碑供人們拼凑零碎的記憶,如元大都城垣遺址、皇城根遺址公園。
在老北京興高采烈被建設成新北京時,歷史文化只剩下不足老城面積17%的25片保護區。與此同時,歐美國家舊城保護範圍可以達到全城80%乃至100%。建設中“迷失”的不僅是北京——鴉片戰爭戰場定海古城夷為平地;長沙福源巷37號“左公館”一夜之間被鏟平;襄陽部分宋明城墻一夜之間被推倒;遵義會議會址周圍的歷史建築一拆而光;安陽穿城修路嚴重破壞歷史街區;福建的三坊七巷名存實亡;南京老城已經拆遷改造完畢;濟南投入22億“巨資”拆遷了44萬平方米、43個片區,大量特色街道消失在推土車輪下;開封覆蓋著現代化的草坪;鄭州以“一路、一區、一城”為標誌,古城全部翻新……在“舊城改造”的名義下,歷史文化名城遭遇著前所未有的創傷。
|